“4·20”芦山地震与“5·12”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初析

被引:7
作者
应丹琳 [1 ,2 ]
李忠权 [3 ,4 ]
曾庆 [2 ]
李志军 [3 ]
万双双 [3 ]
杭文艳 [3 ]
李洪奎 [3 ]
应文峰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4]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发震断裂; 构造单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是继"5.12"汶川地震之后相隔约5年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作者在收集了遥感、DEM、地面地质及芦山震区人工地震剖面基础上,对网上公布的芦山地震震中数据、地震机制解、余震分布数据和地震的地表破裂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断引发芦山地震的断裂是盆地内西南侧地腹隐伏断裂或新生断裂。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进行了综合对比,认为2次地震均属构造地震,从构造动力学角度分析均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碰撞有关;但2次地震发震断裂和发震构造单元特征是不同的,应属2次独立地震。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几个地质问题 [J].
孙玮 ;
罗志立 ;
杨荣军 ;
刘树根 ;
雍自权 ;
代寒松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1) :124-128
[2]   龙门山汶川地震特征及构造运动学初析 [J].
李忠权 ;
应丹琳 ;
郭晓玉 ;
李洪奎 ;
王麒翔 ;
尤东华 ;
王雪峰 ;
陈骁 ;
陈敏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26-430
[3]   龙门山造山带崛起和川西陆前盆地沉降 [J].
罗志立 ;
龙学明 .
四川地质学报, 1992, (01) :1-17
[4]  
普通地质学[M]. 科学出版社 , 陶晓风, 2007
[5]  
刘嘉麒院士:地球处于构造活动高峰期 .2 张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7285.shtm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