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细颗粒物(PM2.5)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

被引:68
作者
张殷俊 [1 ,2 ,3 ]
陈曦 [4 ]
谢高地 [2 ]
张建辉 [1 ]
张昌顺 [2 ]
史宇 [1 ]
王帅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PM2.5; 污染状况; 空间分布; 聚类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2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4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J]. 谢元博,陈娟,李巍.环境科学. 2014(01)
[2]   成都城区PM2.5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张智胜 ;
陶俊 ;
谢绍东 ;
周来东 ;
宋丹林 ;
张普 ;
曹军骥 ;
罗磊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11) :2947-2952
[3]   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J].
史宇 ;
张建辉 ;
罗海江 ;
林兰钰 ;
李名升 ;
李茜 ;
张殷俊 ;
张凤英 ;
周磊 ;
张佳音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9) :1571-1577
[4]   对国内外PM2.5研究及控制对策的回顾与展望 [J].
朱增银 ;
李冰 ;
赵秋月 ;
夏思佳 ;
李荔 .
环境科技, 2013, 26 (01) :70-74
[5]   京津冀地区控制PM2.5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估 [J].
黄德生 ;
张世秋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1) :166-174
[6]   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 [J].
吴兑 ;
刘啟汉 ;
梁延刚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碧婷 ;
陈慧忠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11) :2660-2669
[7]   某市霾污染因子PM2.5引起居民健康危害的经济学评价 [J].
殷永文 ;
程金平 ;
段玉森 ;
魏海萍 ;
嵇若旭 ;
于金莲 ;
于宏然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28 (03) :250-252
[8]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 [J].
冯加良 ;
胡小玲 ;
管晶晶 ;
赵伟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6 (05) :541-546
[9]   冬季大气中PM10和PM2.5污染特征及形貌分析 [J].
郭清彬 ;
程学丰 ;
侯辉 ;
张先波 .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04) :55-58
[10]   南通市酸雨污染与成因分析 [J].
黄卫 ;
吴建兰 ;
申卫民 .
环境科技, 2010, 23 (01)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