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参与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97
作者
李湘萍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科研参与; 学生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5.01.009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本文在回顾学生参与理论及本科生科研参与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所案例高校的学风调查数据,对本科生科研参与行为及其效能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大学生在各类科研活动中的整体参与度偏低,科研参与行为在大学生群体内部有一定的分化,参与的主体是学业成绩更优秀以及社会活动经历更丰富的"精英"学生群体。大学生科研参与效能十分明显,学生越多参与科研活动,越能感知到自身认知水平及社会性能力的提升,但科研参与效能在不同年级、不同社会活动经历以及持不同毕业期望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论提示高等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努力拓宽大学生科研参与的覆盖范围,提高整体参与度,另一方面要推进大学生科研活动的质量评估,特别是学生科研参与对其自身发展的效能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学生群体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7+191 +191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高校师生交流的生态学实证分析 [J].
朱红 ;
文东茅 ;
许锐 .
教育学术月刊, 2011, (02) :23-28
[2]   大学生课外参与投入的适度性研究 [J].
孙汭睿 ;
丁小浩 .
大学教育科学, 2010, (06) :53-61
[4]   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 [J].
朱红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 8 (01) :45-62+189
[6]   美国本科生科研的评估机制 [J].
李正 ;
林凤 .
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9) :60-61
[7]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 [J].
罗燕 ;
海蒂·罗斯 ;
岑逾豪 .
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05) :12-18
[8]   美国本科生科研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李正 ;
林凤 ;
卢开聪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03) :79-85
[9]   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J].
鲍威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 (01) :78-87
[10]  
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 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