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27
作者
魏震洋
于津海
王丽娟
舒良树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变质沉积岩; 南岭地区;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华夏地块南岭地区38个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原岩都是沉积岩。不同地区变质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们大都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负异常(Eu/Eu=0.35~0.76),高K2O/Na2O、La/Co、Th/Sc比值和低Cr/Zr比值,显示了高成熟度和沉积再循环地壳的特点,表明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再循环的地壳,它们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与其他地区元古宙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对比显示,南岭地区这些新元古代沉积岩不同于赣中和扬子地块南缘的元古宙沉积岩,而与印度东北部Lesser Himalaya地区的元古宙沉积岩较为相似。所以,南岭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的物质不可能来自与赣中和扬子地块南缘沉积物相同的扬子南部的源区,而应该来自南方,这一推论与岩相古地理分析以及沉积物中碎屑锆石形貌特征和年龄谱变化的结论是一致的,指示华夏南部新元古代时曾与一个大陆源区相邻。根据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对比,推断华夏地块南岭地区(特别是中部)新元古代沉积物很可能来源于与Lesser Himalaya地区元古宙沉积岩相同的源区,即东Gondwana大陆的北缘。这样,华夏地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期很可能是位于西澳大利亚-东印度-东南极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华夏南部可能存在Grenville期造山作用:来自基底变质岩中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信息[J]. 王丽娟,于津海,O’Reilly S.Y.,Griffin W.L.,孙涛,魏震洋,舒良树,蒋少涌.科学通报. 2008(14)
[2]   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的制约 [J].
柏道远 ;
周亮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马铁球 .
地质学报, 2007, (06) :755-771
[3]   华夏地块:一个由古老物质组成的年轻陆块 [J].
于津海 ;
魏震洋 ;
王丽娟 ;
舒良树 ;
孙涛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40-447
[4]   赣中存在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J].
章邦桐 ;
胡恭任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66-474
[5]   粤北澜河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吴烈勤 ;
沈渭洲 ;
黄国龙 ;
凌洪飞 ;
叶海敏 .
地质论评, 2006, (05) :609-617
[6]   粤东北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 [J].
于津海 ;
王丽娟 ;
周新民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邱检生 .
地球科学, 2006, (01) :38-48
[7]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J]. 于津海,周新民,Y.S.O’Reilly,赵蕾,W.L.Griffin,王汝成,王丽娟,陈小明.科学通报. 2005(16)
[8]   赣中变质岩带变泥砂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胡恭任 ;
刘丛强 ;
章邦桐 ;
唐红峰 .
地球化学, 2004, (02) :118-130
[9]   赣南早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地层时代及构造意义 [J].
罗春林 ;
刘春根 ;
谢明明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 (04) :244-250
[10]   江南造山带雪峰隆起区元古宙浊积岩沉积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制约 [J].
顾雪祥 ;
刘建明 ;
Oskar Schulz ;
Franz Vavtar ;
郑明华 .
地球化学, 2003, (05) :40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