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中国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23
作者:
魏洪斌
[1
]
吴克宁
[1
,2
]
赵华甫
[1
,2
]
夏敏峰
[3
,4
]
刘巧芹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3]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5] 石家庄经济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质量;
农用地分等;
空间分布特征;
中部粮食主产区;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从不同空间尺度识别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等别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适合区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对策及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部6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和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分省卷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将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通过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应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处理,探讨耕地等别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数量结构分布特征,分析了省际之间、土地利用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及区域资源本底要素即耕作制度与耕地类型之间的耕地等别特征与平均等别状况。研究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分布在115等,其中以6-10等为主;在省际之间对比分析发现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耕地等别较高,集中在58等;从土地利用区来看,湘鄂皖赣区耕地等别高于晋豫区;从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来看,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区耕地等别较高,黄土高原区和云贵高原区耕地等别较低;耕地等别与区域资源本底要素水平总体一致,耕地复种次数越多,等别越高,灌溉水田和水浇地等别一般高于旱地和其他宜农地。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特征,应优先保护复种指数较高的水田和水浇地,重点提升复种指数较低的旱地和其他宜农地。从宏观方面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耕地等别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总体上把握区域耕地质量分布特征,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552 / 156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