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24
作者
马强
杨霄
机构
[1]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嘉陵江; 水灾; 旱灾; 时空分布; 明清时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明清时期的500多年间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存在如下特征:①水灾和旱灾频繁,而水灾略多于旱灾。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6年/次和3.03年/次;②水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农历五、六、七月。在发生月份可考的灾害中,农历五、六、七月发生的旱灾超过了总数之半,水灾也达到水灾总数的69.5%;③涪江流域是水旱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涪江流域的水灾次数占嘉陵江流域水灾总数的31%,旱灾占嘉陵江流域的38%;④水旱灾害等级以一般性灾害和大灾害为主,特大灾害较少。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212次水灾中,一般性水灾147次,大水灾42次,特大水灾23次;所发生的179次旱灾中,一般性旱灾115次,大旱灾42次,特大旱灾22次;⑤森林覆盖率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次数成反比例关系。本文所探讨的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当前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明清时期凉山地区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J].
朱圣钟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23-33
[2]   中国南方过去400年的极端冷冬变化 [J].
郝志新 ;
郑景云 ;
葛全胜 ;
丁玲玲 .
地理学报, 2011, 66 (11) :1479-1485
[3]   西汉水与嘉陵江干流洪水遭遇分析 [J].
苗磊 .
地下水, 2011, 33 (05) :145-146
[4]   过去4000年中国降水与森林变化的数量关系 [J].
樊宝敏 ;
李智勇 .
生态学报, 2010, 30 (20) :5666-5676
[5]   近500年来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中低山植被的演替 [J].
蓝勇 .
地理研究, 2010, 29 (07) :1182-1192
[6]   嘉陵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J].
殷建国 .
灾害学, 2008, (S1) :66-70
[7]   2006年重庆大旱的历史透视 [J].
郝志新 ;
葛全胜 ;
郑景云 ;
李艳旗 .
地理研究, 2007, (04) :828-834
[8]   嘉陵江流域洪水等级的建议划分标准 [J].
许武成 ;
王文 ;
黎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51-55
[9]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 [J].
钟祥浩 ;
李祥妹 ;
范建容 .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03) :1-5
[10]   嘉陵江洪化元年洪水问题 [J].
吴敌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1)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