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存安全到共生安全:基于边境安全特殊性的思考

被引:40
作者
刘雪莲 [1 ,2 ]
欧阳皓玥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
[2] 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
[3] 吉林大学
关键词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9.02.001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国家领土的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的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和"共存安全"的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和国家的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和"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的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的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的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化、安全的渗透性和联动性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的因素以及安全的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的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的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的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的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的同时也注重安全的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的特殊性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的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和"共生安全"特性的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未来走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3+156 +15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41]  
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共生空间的演化理论[J]. 张智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7)
[43]   中国走向全球强国的外交理论准备——阶段性使命和建构性重点 [J].
杨洁勉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05) :4-14+155
[44]   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 [J].
金应忠 .
社会科学, 2011, (10) :12-21
[45]   共生哲学的基本理念 [J].
袁年兴 .
湖北社会科学, 2009, (02) :100-102
[46]   论影响我国边境安全的非传统因素 [J].
孟立君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02) :61-62
[47]   实力与安全的背离——建构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基础、原则和模式 [J].
潘忠岐 .
欧洲研究, 2003, (04) :1-12+3
[48]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理论 [J].
孙晋平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0, (04) :3-9
[49]   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下) [J].
袁纯清 .
改革, 1998, (03) :75-85
[50]   论综合安全 [J].
王逸舟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8, (04) :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