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时空轨迹及其耦合趋势研究

被引:21
作者
李小云 [1 ,2 ]
杨宇 [1 ,2 ]
刘毅 [1 ,2 ]
王钰鑫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 人口; 重心; 时空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经济和人口重心的轨迹变动及空间耦合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段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对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借用力学中重心概念和重力模型,通过重心加权方法,探索中国1990-2014年间经济、产业和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路径,并通过耦合"经济/产业-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探析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而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发现:(1)中国经济重心大致表现出先向东南又向西南移动的宏观态势,东西方向的区域发展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南北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1990年以来,中国的三次产业重心时空格局均存在一定规律性:第一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南移动;第二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格局相似,即先向东南继而(2010年前后)向西(略偏南)移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措施初见成效;第三产业重心移动幅度相对较小,且大体呈现逆时针环状变动趋势,东部沿海仍处于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势能区。(3)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第三产业重心有靠近趋势,但和第一、第二产业重心有分离趋势,人口和经济的协调程度总体在增加。第三产业对人口的吸引力将远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是未来吸纳人口的核心产业。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 1999
[12]   1990—2009年中国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为例 [J].
许家伟 ;
侯景伟 ;
宋宏权 ;
乔家君 .
人文地理, 2011, 26 (04) :85-90
[13]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及其原因 [J].
卢娜 ;
曲福田 ;
冯淑怡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5) :119-125
[14]   东北经济重心演变及区域发展均衡性研究 [J].
慕晓飞 ;
雷磊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366-370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195-200
[16]   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 [J].
李创新 ;
马耀峰 ;
张佑印 ;
高军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372-1377
[17]   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J].
樊杰 ;
陶岸君 ;
吕晨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87-95
[18]   近30年来新疆经济重心转移路径 [J].
刘雅轩 ;
张小雷 ;
雷军 ;
朱磊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3) :471-477
[19]   陕西省社会经济重心与环境污染重心的演变路径及其对比分析 [J].
黄建山 ;
冯宗宪 .
人文地理, 2006, (04) :117-122
[20]   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 [J].
冯宗宪 ;
黄建山 .
经济地理, 2006, (02) :249-25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