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生宙全球古板块再造及构造演化

被引:49
作者
李江海 [1 ,2 ]
王洪浩 [1 ,2 ]
李维波 [1 ,2 ]
周肖贝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古板块再造; 显生宙; 泛大陆; 冈瓦纳; 构造演化; 构造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基于前人对全球古板块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古地磁数据库和ArcGIS方法,辅以洋壳扩张、俯冲带以及区域构造等研究成果,完成了对显生宙以来全球古板块的再造及构造演化探讨。相比前人研究,本系列图件采用了最新数据,加强了高质量数据在板块再造中的权重,并通过"幔源法"对部分板块的古经度进行了校正,同时细化了对中国3大陆块的研究。全球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涉及到潘诺提大陆、冈瓦纳大陆、劳俄大陆、泛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旋回及多个大洋盆地的扩张和闭合。中生代一新生代以来不同构造域的发育与消亡在时空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造成洋陆格局的变迁和大陆面积的持续增加。不同板块的聚合过程常伴随长距离漂移、大幅度旋转运动以及聚合后的减速。新、老超大陆之间以翻夹模式裂解和聚合,即随着超大陆内部裂解、扩张,外侧聚敛、旋转,逐渐发生内、外板块边界的转折。泛大陆构造格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二叠纪规模最大,其形态不完整,有扇状洋盆缺口(古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以及板内走滑运动调整。泛大陆聚合过程中至少出现4种板块汇聚碰撞方式:追尾式碰撞、侧向式碰撞、错车武碰撞和拥堵式碰撞。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显生宙烃源岩分布的古板块再造研究 [J].
李江海 ;
杨静懿 ;
马丽亚 ;
王洪浩 .
中国地质, 2013, 40 (06) :1683-1698
[2]   早二叠世塔里木陆块的经度:来自大火成岩省的制约 [J].
傅臣建 ;
李江海 ;
毛翔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9) :3061-3070
[3]   塔里木陆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古板块再造及漂移轨迹 [J].
王洪浩 ;
李江海 ;
杨静懿 ;
周肖贝 ;
傅臣建 ;
李文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06) :637-647
[4]   A brief history of the Rheic Ocean [J].
Nance, R. Damian ;
Gutierrez-Alonso, Gabriel ;
Keppie, J. Duncan ;
Linnemann, Ulf ;
Murphy, J. Brendan ;
Quesada, Cecilio ;
Strachan, Rob A. ;
Woodcock, Nigel H. .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2, 3 (02) :125-135
[5]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J].
赵宗举 ;
罗家洪 ;
张运波 ;
吴兴宁 ;
潘文庆 .
石油学报, 2011, 32 (06) :937-948
[6]   论块体油气地质体与油气勘探 [J].
翟光明 ;
王世洪 ;
靳久强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75-483
[7]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J].
黄宝春 ;
周烑秀 ;
朱日祥 .
地学前缘, 2008, (03) :348-359
[8]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贾承造 ;
李本亮 ;
张兴阳 ;
李传新 .
科学通报, 2007, (S1) :1-8
[9]   “塔里木—扬子古大陆”的重建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雍自权 ;
罗志立 ;
刘树根 ;
崔建伟 ;
孙玮 .
石油学报, 2007, (05) :1-6
[10]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J].
靳久强 ;
宋建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