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103
作者
赵宗举 [1 ,2 ]
罗家洪 [3 ]
张运波 [4 ]
吴兴宁 [5 ]
潘文庆 [6 ]
机构
[1] 中国石油学会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队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5]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6]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板块构造; 海相; 碳酸盐岩; 岩相古地理; 寒武纪;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钻井取心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3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西台地、罗西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古地理格局,塔西南地区存在寒武系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并且该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可能是以和田河气田为代表的塔西南地区海相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区。发生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以及震旦纪—寒武纪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虽然塔里木板块内的古地理格局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以塔西台地为主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均发生了进积—加积作用而变得更大,并且不同时空台地边缘类型及其叠置型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早寒武世以发育缓坡—(斜坡坡度较小的)弱镶边台地边缘为主,中—晚寒武世以发育弱镶边—(斜坡坡度较大的)镶边台地边缘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937 / 9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肖七林 ;
孙永革 ;
茅晟懿 ;
万永刚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206-211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控油气模式与有利区预测 [J].
庞雄奇 ;
周新源 ;
李卓 ;
王招明 ;
姜振学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189-198
[3]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J].
赵宗举 ;
张运波 ;
潘懋 ;
吴兴宁 ;
潘文庆 .
地质论评, 2010, 56 (05) :609-620
[4]   塔中地区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层 [J].
朱东亚 ;
金之钧 ;
胡文瑄 .
石油学报, 2009, 30 (05) :698-704
[5]   和田河气田天然气运聚效率及源区探讨 [J].
李吉君 ;
卢双舫 ;
薛海涛 ;
胡国艺 ;
徐庆霞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47-353
[6]   塔里木东部寒武纪—中奥陶世坡折带沉积特征及勘探潜力 [J].
罗俊成 ;
杨海军 ;
朱长见 ;
党青宁 ;
孙雄伟 ;
桑洪 ;
刘永福 ;
杨俊丰 .
地质科学, 2008, (04) :661-670+694
[7]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J].
黄宝春 ;
周烑秀 ;
朱日祥 .
地学前缘, 2008, (03) :348-359
[8]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分子化石与油源分析 [J].
唐友军 ;
王铁冠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18-22
[9]   阿尔金北缘枕状玄武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锆石U-Pb年龄 [J].
修群业 ;
于海峰 ;
刘永顺 ;
陆松年 ;
毛德宝 ;
李惠民 ;
李铨 .
地质学报, 2007, (06) :787-794
[10]   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模式 [J].
张月巧 ;
贾进斗 ;
靳久强 ;
刘全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2) :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