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流体—砂岩相互作用期次及其识别标记

被引:5
作者
聂逢君 [1 ]
刘成东 [1 ]
张守鹏 [2 ]
严兆彬 [1 ]
姜美珠 [1 ]
郭国林 [1 ]
陈益平 [1 ]
机构
[1]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和核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胜利油田研究院
关键词
流体; 砂岩; 相互作用; 识别标记; 东营凹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2.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主要储层砂岩自始新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至少四期流体的活动,这四期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通过矿物溶解、胶结及脉体充填等成岩事件而表现出来。作用过程中溶解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增加,改善储层质量;而胶结作用通常使孔隙度减少,伤害储层或破坏储层,但早期胶结作用形成的粗晶碳酸盐矿物可以支撑格架颗粒,阻止后期的压实而导致孔隙"坍塌"。通过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和中央背斜及凹陷带沙三段(Es3)和沙四段(Es4)段储层砂岩薄片镜下观察,胶结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综合其它资料得出:第一期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发生在孔店晚—沙四晚期,以方解石+石膏胶结为标志;第二期发生在沙三—东营(Ed)末,以粗晶"马鞍状"白云石为标志;第三期发生在馆陶(Ng)沉积时期,以微晶含铁白云石为标志;第四期发生在馆陶沉积之后,以铁白云石脉为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20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 [J].
邱楠生 ;
苏向光 ;
李兆影 ;
柳忠泉 ;
李政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127-1135
[2]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戴金星 ;
张水昌 ;
郭长春 ;
张林晔 ;
李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209-215
[3]   同沉积断裂带砂砾岩隐蔽油藏研究——以东营凹陷胜北断裂带为例 [J].
宗国洪 ;
冯有良 ;
刘承华 ;
李传华 ;
郝雪峰 ;
郭玉新 ;
王伟庆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3) :274-279+284
[4]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J].
楼章华 ;
朱蓉 ;
金爱民 ;
武恒志 ;
郑和荣 ;
王宁 .
地质科学, 2003, (01) :85-96
[5]   东营凹陷油气流体运移模式探讨——来自沸腾包裹体的证据 [J].
邱楠生 ;
张善文 ;
金之钧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4) :403-407
[6]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动力学及层序地层模式 [J].
冯有良 ;
李思田 ;
解习农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9-132
[7]   超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 [J].
解习农 ;
刘晓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2) :103-108
[8]   东营凹陷第三系流体物理化学场及其演化特征 [J].
曾溅辉 .
地质论评, 2000, (02) :212-219
[9]   惠民-东营盆地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 [J].
陈书平 ;
戴俊生 ;
李理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4) :344-348
[10]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