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部吐木休克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和构造演化附视频

被引:31
作者
朱德丰 [1 ]
刘和甫 [2 ]
吴根耀 [3 ]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吐木休克断裂带; 构造边界; 地球物理场; 三期冲断; 东西两段差异; 北西向新生构造; 塔里木盆地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吐木休克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前身是晋宁期碰撞造山带)的次级单元巴楚断隆与北部坳陷的次级单元阿瓦提凹陷之间的分界。本文以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证明它是一条内部结构复杂且切穿地壳的深断裂。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恢复了断裂发育史,指出它经历过三期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新近纪。新近纪的冲断与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有相同的构造样式,可分为两幕:中新世的冲断受制于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向南扩展,更新世的冲断主要受制于西昆仑前陆冲断带的向北扩展。吐木休克断裂带的东西走向段和北西走向段的构造特征尚有若干差异,前者在加里东期活动较强,反映了构造的继承性;北西走向段则是加里东期出现的新生构造,在海西期进一步发展,更新世时因被卷入西昆仑的前陆冲断作用,表现出强烈而复杂的变形。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2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2005
[12]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英吉苏凹陷侏罗系沉积—构造背景 [J].
胡剑风 ;
李曰俊 ;
郑多明 ;
彭更新 ;
桑洪 ;
金英爱 .
地质科学, 2006, (01) :27-34+43+181
[13]   塔里木库车盆地中生代原型分析 [J].
何光玉 ;
赵庆 ;
李树新 ;
雷刚林 ;
齐英敏 ;
谢会文 .
地质科学, 2006, (01) :44-53
[14]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J].
李曰俊 ;
孙龙德 ;
吴浩若 ;
王国林 ;
杨朝世 ;
彭更新 .
地质科学, 2005, (02) :220-226+236
[15]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系统主要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J].
肖安成 ;
杨树锋 ;
李曰俊 ;
王清华 ;
陈汉林 ;
程晓敢 .
地质科学, 2005, (02) :291-302
[16]   塔里木盆地中部隐伏的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J].
李曰俊 ;
宋文杰 ;
吴根耀 ;
王艺芬 ;
李宇平 ;
郑多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97-104
[17]   新疆西部苏盖特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勘探前景 [J].
吴超 ;
尚新璐 ;
陈军 ;
王晓云 .
地质科学, 2004, (04) :571-579
[18]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克孜布拉克剖面下二叠统砂岩沉积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J].
王国林 ;
彭更新 ;
邱斌 ;
雷刚林 ;
聂采军 ;
罗俊成 ;
黄智斌 .
地质科学, 2004, (04) :599-603
[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油气勘探 [J].
孙龙德 .
古地理学报, 2004, (02) :252-260
[20]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J].
伍秀芳 ;
刘胜 ;
汪新 ;
杨树锋 ;
顾雪梅 .
地质科学, 2004, (02) :26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