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探究——基于微观农户要素投入视角

被引:70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农业增长; 适度规模; 化肥; 机械化;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1.0184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农业制度安排与农业工业化进程的理论逻辑探析 [J].
罗浩轩 .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03) :4-16
[2]   中国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王璐 ;
杨汝岱 ;
吴比 .
管理世界, 2020, 36 (12) :77-93
[3]   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 [J].
高晶晶 ;
彭超 ;
史清华 .
管理世界, 2019, 35 (10) :120-132
[4]   要素错配与中国农业产出损失 [J].
郑宏运 ;
李谷成 ;
周晓时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5) :143-153+159
[5]   要素禀赋变化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路径的解释 [J].
孔祥智 ;
张琛 ;
张效榕 .
管理世界, 2018, 34 (10) :147-160
[6]   投入要素与生产率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 [J].
龚斌磊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6) :4-18
[7]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的源泉 [J].
彭小辉 ;
史清华 ;
朱喜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01) :97-109
[8]   2003-2012年中国农业增长的源泉——基于制度的分析 [J].
成德宁 ;
李燕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7) :68-74
[9]   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 [J].
盖庆恩 ;
朱喜 ;
程名望 ;
史清华 .
经济研究, 2017, 52 (05) :117-130
[10]   制度变革、劳动投入与中国农业发展 [J].
柳直勇 ;
李雪晴 ;
魏汉泽 .
中国经济问题, 2016, (01)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