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田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10
作者
陈星 [1 ,2 ]
余晔 [1 ,3 ]
陈晋北 [1 ,3 ]
张堂堂 [1 ,3 ]
李振朝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土壤热通量; 温度积分法; 温度预报校正法; 谐波法; 土壤水分通量; 能量平衡;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2010年6月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温度积分法、温度预报校正法和谐波法三种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水分运动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垂直非均质性明显,由谐波法计算得到的0.05~0.10 m土壤热扩散系数κ是0.10~0.20 m土壤层的3倍左右。通过对比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0.05 m土壤热通量和热通量板的实测结果表明,温度积分法、温度预报校正法和谐波法计算的土壤热通量峰值都比实测值偏小,分别偏小约23.6%、25.0%和12.8%。与不考虑土壤热存储的情况相比,利用温度积分法和温度预报校正法将土壤热通量板的实测结果校正到地表,这样得到的陇东黄土高原雨后晴天农田地表能量闭合率分别提高了7.96%和4.54%;由谐波法计算的地表土壤热通量可使地表能量闭合率提高约5.65%。在夏季雨后晴天,发生在农田土壤中的水汽输送及相应的相变过程对土壤热通量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514 / 15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不同平均时间对LOPEX10资料涡动相关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影响的探讨 [J].
吕少宁 ;
文军 ;
张宇 ;
王少影 ;
张堂堂 ;
田辉 ;
刘蓉 .
高原气象 , 2012, (06) :1530-1538
[2]   空气热储存、光合作用和土壤垂直水分运动对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 [J].
李宏宇 ;
张强 ;
王春玲 ;
阳伏林 ;
赵建华 .
物理学报, 2012, 61 (15) :537-547
[3]   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 [J].
李亮 ;
张宏 ;
胡波 ;
刘广仁 ;
刘子锐 ;
王跃思 .
高原气象, 2012, 31 (02) :322-328
[4]   土壤热扩散率及其温度、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J].
缪育聪 ;
刘树华 ;
吕世华 ;
张宇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2) :441-451
[5]   垂直平流输送和土壤热储存补偿对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修正 [J].
张强 ;
李宏宇 ;
赵建华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01) :42-51
[6]   半干旱草地地表土壤热通量的计算及其对能量平衡的影响 [J].
左金清 ;
王介民 ;
黄建平 ;
李维京 ;
王国印 ;
任宏利 .
高原气象, 2010, 29 (04) :840-848
[7]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不闭合度与垂直感热平流的关系 [J].
张强 ;
李宏宇 .
物理学报, 2010, 59 (08) :5889-5896
[8]   金塔绿洲湍流资料的质量控制研究 [J].
王少影 ;
张宇 ;
吕世华 ;
奥银焕 ;
李锁锁 ;
陈世强 .
高原气象, 2009, 28 (06) :1260-1273
[9]   近地层能量平衡闭合问题——综述及个例分析 [J].
王介民 ;
王维真 ;
刘绍民 ;
马明国 ;
李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7) :705-713
[10]  
A temperature prediction-correc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urface soil heat flux from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data[J]. YANG Kun1 & WANG JieMin2 1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