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20
作者
胡健民 [1 ]
董树文 [2 ]
孟庆任 [3 ]
施炜 [1 ]
陈虹 [1 ]
武国利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巴山构造带; 高川地体; 勉略缝合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勉略缝合带是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已发表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因此,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2031 / 204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带康县——勉县段蛇绿岩块—铁镁质岩块的SHRIMP年代及其意义
    闫全人
    王宗起
    闫臻
    向忠金
    陈隽璐
    王涛
    [J]. 地质论评, 2007, (06) : 755 - 764
  • [2]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
    董树文
    胡健民
    施炜
    张忠义
    刘刚
    [J]. 地球学报, 2006, (05) : 403 - 410
  • [3]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李智武
    刘树根
    罗玉宏
    刘顺
    徐国强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 294 - 304
  • [4] 板块汇聚带的造山和重力垮塌作用及其力学成因:以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汇聚带为例
    王二七
    王刚
    樊春
    石许华
    [J]. 地学前缘, 2006, (04) : 18 - 26
  • [5] 勉县—略阳蛇绿混杂岩带镁铁质—安山质火山岩块年龄和该带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张宗清
    唐索寒
    张国伟
    杨永成
    王进辉
    [J]. 地质学报, 2005, (04) : 531 - 539
  • [6] 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张国伟
    程顺有
    郭安林
    董云鹏
    赖绍聪
    姚安平
    [J]. 地质通报, 2004, (Z2) : 846 - 853
  • [7] 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
    胡健民
    赵国春
    马国良
    张森琦
    高殿松
    [J]. 地质科学, 2004, (03) : 305 - 319+457
  • [8] 勉县—略阳带大地构造属性之探讨
    冯益民
    曹宣铎
    张二朋
    [J]. 地质论评, 2004, (03) : 295 - 303
  • [9]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三岔子古岩浆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李曙光
    侯振辉
    杨永成
    孙卫东
    张国伟
    李秋立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 1163 - 1173
  • [10] 秦岭-大别勉略构造带蛇绿岩与相关火山岩性质及其时空分布
    赖绍聪
    张国伟
    董云鹏
    裴先治
    陈亮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 1174 - 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