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稻轮作区周年耕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黄钢
吴春
马孝玲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麦稻轮作; 周年耕作模式; 作物产量; 土壤特性;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12.03.008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2004~2009年,在成都平原麦稻轮作区研究了不同周年耕作模式(周年翻耕无秸秆还田、小麦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旋耕无秸秆还田、麦稻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麦稻周年垄作免耕秸秆全量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小,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年际间水稻产量较其他模式稳定。麦稻关键生育阶段0~30 cm土层速效养分含量模式间差异较小;免旋结合稻草覆盖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20 cm处紧实度降低,渗水速率增大,保水性能下降。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导致水分下渗差异是水稻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似乎更利于麦稻轮作田生产能力的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786 / 7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J].
李朝苏 ;
谢瑞芝 ;
黄钢 ;
吴春 ;
李少昆 ;
汤永禄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3) :528-535
[2]   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J].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漆英雪 ;
刘宗发 ;
胡金和 .
土壤学报, 2009, 46 (06) :1132-1139
[3]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J].
范明生 ;
江荣风 ;
张福锁 ;
吕世华 ;
刘学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2) :424-432
[4]   麦稻两熟地区不同埋深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 [J].
刘世平 ;
陈文林 ;
聂新涛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1049-1053
[5]   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J].
严昌荣 ;
梅旭荣 ;
何文清 ;
杨捷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S2) :844-847
[6]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李玲玲 ;
黄高宝 ;
张仁陟 ;
晋小军 ;
Kwong Yin CHAN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26-2332
[7]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清毅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65-169
[8]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J].
张海林 ;
高旺盛 ;
陈阜 ;
朱文珊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6-20
[9]   稻茬麦免耕抑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Ⅰ.小麦和后作水稻的增产增收效应分析 [J].
汤永禄 ;
黄钢 ;
袁礼勋 ;
赵玉庭 ;
王少华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32-37
[10]   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王昌全 ;
魏成明 ;
李廷强 ;
孙凤琼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52-15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