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16
作者
胡海珠 [1 ]
李诺 [2 ]
邓小华 [2 ]
陈衍景 [2 ]
李毅 [1 ]
机构
[1]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2] 不详
关键词
印支期; 钼矿化; 成矿预测; 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床包括3种类型:碳酸岩脉型、断控石英脉型及斑岩型。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与火成碳酸岩密切相关,矿体以含钼碳酸岩脉形式产出,成矿元素出现特殊的Mo+U+REE组合,以黄龙铺和黄水庵钼矿为典型代表。断控石英脉型钼矿受断裂控制明显,矿体以含钼石英脉形式产出,部分蚀变岩亦含矿。该类矿床具有与造山型矿床类似的矿体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属造山型矿床系列的中高温、中深成端元。典型实例包括外方山石英脉型钼矿田(纸房、前范岭等)、大湖金钼矿床、马家洼金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以温泉钼矿床为代表。该类矿床与印支期中酸性小斑岩体密切相关,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围岩蚀变包括钾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综合区域地质情况及已有找矿勘查成果,指出秦岭造山带最北缘的碳酸岩-碱性岩带是寻找碳酸岩脉型钼矿的有利地区;华北克拉通南缘马超营断裂以北、三宝断裂以南有利于断控石英脉型钼矿的产出,其中小秦岭和熊耳山地区可出现石英脉型的Au-Mo矿化;强调应注重对东秦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及其钼矿的找矿评价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6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