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

被引:125
作者
潘海啸
机构
[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TOD; 低碳城市; 交通与土地使用; 城市空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72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并对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实现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J].
潘海啸 ;
汤諹 ;
吴锦瑜 ;
卢源 ;
张仰斐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6) :57-64
[2]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反思和建议 [J].
李兴高 .
综合运输, 2007, (08) :37-40
[3]   中国城市机动性20年发展的回顾 [J].
潘海啸 .
国外城市规划, 2005, (03) :41-45
[4]   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 [J].
潘海啸 ;
刘贤腾 ;
John Zacharias ;
刘冰 ;
廖雄赳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6) :42-48+96
[5]  
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潘海啸,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