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与平等——评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被引:19
作者
秦前红 [1 ]
徐亦鹏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高校招生制度; 配额制;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0.03.021
中图分类号
G647.32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基于我国国情而论,为了实现公民高等教育机会的实质平等,在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中有必要采取配额制,亦即将招生名额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现行的分省配额制有诸多弊端,不仅不利于公民平等教育权的实现,而且造成了国内社会的种种矛盾。应当对分省配额制进行调整,一种以大区为划分基础的配额方式或可成为适应现实需求的改革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高考分省划线定额录取:历史参照、问题及对策 [J].
冯建民 .
湖北招生考试, 2007, (24) :51-54
[3]   三种不同的教育公正观——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教育公正思想的比较 [J].
冯建军 .
比较教育研究, 2007, (10) :36-40
[4]   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64-71
[6]   高校招生制度性疾病的法律救治 [J].
倪正茂 .
民主与科学, 2006, (03) :29-30
[7]   中国高考体制的多样化变革对教育的影响 [J].
刘清华 .
教育科学, 2005, (06) :30-33
[8]   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 [J].
张亚群 .
中国教师, 2005, (06) :24-26
[9]   论高考的教育功能 [J].
郑若玲 .
教育导刊, 2005, (01) :4-6
[10]   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问题——兼论科举时代的"冒籍"现象 [J].
刘海峰 ;
樊本富 .
教育研究, 2004, (10)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