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藻完整性指数的辽河上游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27
作者
李国忱 [1 ,2 ]
汪星 [2 ]
刘录三 [2 ]
李法云 [1 ]
李黎 [2 ]
李霞 [1 ]
机构
[1]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硅藻;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物评价; 辽河;
D O I
10.13198/j.res.2012.08.11.ligch.010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2010年9月对辽河上游12个采样点的着生硅藻进行了生物调查,同时测定了ρ(DO)、pH、ρ(TP)、ρ(TN)、ρ(NH3-N)、ρ(CODCr)和ρ(BOD5)等水质参数.共检测到硅藻16属,以针杆藻属(Synedra sp.)、舟形藻属(Navicula sp.)、异极藻属(Gomphonema sp.)、桥弯藻属(Cymbella sp.)为优势种.根据硅藻香农多样性指数确定了5个相对清洁采样点和7个受污染采样点,对10个硅藻生物指数进行了辨别力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香农多样性指数、敏感性硅藻百分比和IDP硅藻指数最适合辽河上游的水质生物学评价.采用5、3、1生物指数记分法统一量纲后,获得变化范围在3~15的D-IBI(硅藻完整性指数).利用四分法划分辽河流域水质级别的标准,13~15为较好,10~12为一般,7~9为较差,3~6为差,并对12个采样点进行了重新评价,评价结果与水质参数的评价结果一致.总体看来,该D-IBI基本适宜于评价辽河上游的水质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852 / 8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辽河流域水质现状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 [J].
马溪平 ;
吕晓飞 ;
张利红 ;
徐成斌 ;
张博 .
水资源保护, 2011, 27 (04) :1-4+73
[2]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J].
刘俊琢 ;
张成君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 21 (05) :12-16
[3]   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 [J].
陈锋 ;
邓洪平 ;
王明书 ;
刘长坤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4) :648-652
[4]   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研究 [J].
张婧 ;
王淑秋 ;
谢琰 ;
王幸福 ;
盛向军 ;
陈吉平 .
环境科学, 2008, (09) :2413-2418
[5]   汾河太原段硅藻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J].
王翠红 ;
梁晓霞 ;
辛晓芸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6) :2162-2166
[6]   环境对硅藻的影响及硅藻对环境的监测 [J].
丁蕾 ;
支崇远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13-16
[7]  
着生藻类群落在黄浦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 杨红军,袁峻峰,张锦平.上海环境科学. 2002(11)
[8]  
着生藻类群落在黄浦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 杨红军,袁峻峰,张锦平.上海环境科学. 2002 (11)
[9]  
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沈韫芬等著, 1990
[10]   Benthic diatoms as indicators of eutrophication in tropical streams [J].
Bellinger, Brent J. ;
Cocquyt, Christine ;
O'Reilly, Catherine M. .
HYDROBIOLOGIA, 2006, 573 (1) :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