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夏季暴雨期间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的诊断分析

被引:6
作者
于超 [1 ]
贺靓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关键词
高低空急流; 扰动位势; 扰动动能; 强降水; 非地转位势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RA-Interim数据,计算扰动能量方程,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和2010年7月12日江苏暴雨期间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的能量特性。结果表明,与高层急流有关的扰动动能的产生主要由斜压过程和非地转风位势通量散度决定,而低空急流的扰动动能主要由后者决定。当中低空对流层扰动位势为负时,高层急流引起的次级环流的下支通过非地转位势通量矢量将高层的扰动动能输送到低空急流附近,使低空急流增强。上述两次暴雨过程中,能量通过直接(间接)环流自高层向低层的输送方式存在明显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俞小鼎 .
气象, 2012, 38 (11) :1313-1329
[2]   低空急流在重庆2010年“6.7”低能暴雨中的作用 [J].
何军 ;
刘德 ;
李晶 ;
王欢 .
暴雨灾害, 2012, 31 (01) :52-58
[3]   2010年7月12日江苏沿江大暴雨预报技术分析 [J].
丁维新 ;
顾源 ;
庄樱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4) :21294-21296
[4]   低空东南风急流影响的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卢卫星 ;
叶子祥 ;
庄千宝 ;
余贞寿 .
暴雨灾害, 2011, 30 (03) :227-233
[5]   急流在梅雨期持续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赵娴婷 ;
魏建苏 ;
朱定真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211-216
[6]   东风急流影响下海南非热带气旋暴雨个例分析 [J].
刘丽君 ;
冯文 ;
陈德明 .
暴雨灾害, 2010, 29 (04) :328-333
[7]   20世纪90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 [J].
孙建华 ;
张小玲 ;
卫捷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214-228
[8]   低空急流形成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重力波的惯性不稳定 [J].
林永辉 ;
廖清海 ;
王鹏云 .
气象学报, 2003, (03) :374-378
[9]   梅雨锋低空急流发展过程中非地转风特征的合成分析 [J].
董加斌 ;
斯公望 .
科技通报, 1998, (06) :413-418
[10]   论东亚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及其次天气尺度扰动 [J].
斯公望 .
气象学报, 1989, (03) :3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