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急流在重庆2010年“6.7”低能暴雨中的作用

被引:21
作者
何军
刘德
李晶
王欢
机构
[1] 重庆市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雨; 低能; 稳定层结; 低空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从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强度和位置演变,低空急流对暴雨区动力、水汽和热量输送等方面,对2010年6月7日重庆地区低能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北抬,引起局地涡度增加,使西南低涡得以生成发展及维持,暴雨产生在西南涡闭合环流形成阶段,同时也是西南低空急流推动θse锋区经过重庆上空的时段,使暴雨区获得充沛的热力和水汽供给,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明显;强降水在低空急流到达后产生,与急流带上风速加大且向下扩展相对应,降水量随急流上西南风增大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 [J].
廖移山 ;
冯新 ;
石燕 ;
王仁乔 ;
李俊 ;
闵爱荣 .
气象学报, 2011, 69 (06) :945-955
[2]   低空东南风急流影响的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卢卫星 ;
叶子祥 ;
庄千宝 ;
余贞寿 .
暴雨灾害, 2011, 30 (03) :227-233
[3]   近30年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概述 [J].
赵玉春 ;
王叶红 .
暴雨灾害, 2009, 28 (03) :193-202+228
[4]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顾清源 ;
肖递祥 ;
黄楚惠 ;
师锐 ;
陈茂强 .
气象, 2009, 35 (04) :59-67
[5]   2005年6月华南特大连续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扰动分析 [J].
慕建利 ;
王建捷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8, (03) :437-451
[6]   “0374”南京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何立富 ;
黄忠 ;
郝立生 .
气象科技 , 2006, (04) :446-454
[7]   一次大暴雨过程低空急流脉动与强降水关系分析 [J].
曹春燕 ;
江崟 ;
孙向明 .
气象, 2006, (06) :102-106
[8]   对流云团与低空急流耦合相互作用研究——云团再生和维持的一种机制 [J].
陈忠明 .
大气科学 , 2005, (03) :496-502
[9]   一次与西南低涡相联系的低空急流的数值研究 [J].
王智 ;
高坤 ;
翟国庆 .
大气科学, 2003, (01) :75-67+76
[10]   一次低能大暴雨成因分析 [J].
康岚顾 ;
顾清源 ;
蒲吉光 .
气象科技, 2002, (05) :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