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和减排策略

被引:63
作者
李欢 [1 ]
金宜英 [2 ]
李洋洋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填埋; 焚烧; 碳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在核算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碳排放的基础上,通过低碳化程度评价方法,建立了面向不同层次需求的生活垃圾低碳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产沼利用、生活垃圾填埋气收集利用和焚烧发电的低碳化程度最高,分别为93.7%、75.3%和71.0%.在不具备上述处理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准好氧填埋,或在填埋之前进行好氧稳定预处理实现碳减排,其低碳化程度分别为61.8%和56.7%.根据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估算我国每年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将形成甲烷排放超过600万t,总碳排放约1.5亿t;而通过实施低碳化处理策略,2015年甲烷排放可减少至约500万t,总碳排放减少至1.3亿t。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垃圾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碳排放的两种计算方法 [J].
赵磊 ;
陈德珍 ;
刘光宇 ;
栾健 ;
Thomas HChristensen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8) :1634-1641
[2]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甲烷排放量估算 [J].
徐思源 ;
陈刚才 ;
魏世强 ;
王飞 ;
冉涛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5) :120-125
[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甲烷减排与控制技术研究 [J].
赵由才 ;
赵天涛 ;
韩丹 ;
王莉 ;
梅娟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12) :48-52
[4]   生活垃圾填埋场春夏季CH释放及影响因素 [J].
邵立明 ;
仲跻胜 ;
张后虎 ;
何品晶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1) :83-88
[5]   生物质组成差异对生活垃圾厌氧产甲烷化的影响 [J].
瞿贤 ;
何品晶 ;
邵立明 ;
Thodore Bouchez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8) :730-735
[6]   我国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J].
张相锋 ;
肖学智 ;
何毅 ;
葛垚 ;
陈家军 .
太阳能学报, 2007, (09) :1045-1048
[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温室气体减排 [J].
陈移峰 ;
蒲舸 ;
冉景煜 .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5-28+34
[8]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成分分析 [J].
杜吴鹏 ;
高庆先 ;
张恩琛 ;
缪启龙 ;
吴建国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5) :85-90
[9]   沼气发电技术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J].
冉国伟 ;
张汝坤 ;
冯爱国 .
农机化研究, 2006, (03) :189-191+194
[10]   城市生活垃圾可降解有机碳估算方法的研究 [J].
吉崇喆 ;
刘桐武 ;
张恩琛 .
环境卫生工程, 2005, (03) :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