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结构性问题——兼评2018年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被引:8
作者
柴耀田
机构
[1] 德国慕尼黑大学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修订; 立法目的; 调整进路; 责任要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成文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禁止性评价体系由"立法目的——调整进路——责任要件"搭建起来。立法目的决定了该法的保护对象、规制行为对象、行为评价标准和诉权主体。如何规制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又取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进路,即通过界定具体竞争行为,处理和其他法律的竞合问题,并以一般条款的弹性保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活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责任要件抽象出具体竞争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所需的主观要件,对全法总结收尾。我国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禁止性评价体系。2018年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尽管在文本的完善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并没有解决该法的结构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条款浅议[J]. 宁立志.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 2017(00)
[2]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的限度[J]. 谢晓尧.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 2017(00)
[3]  
对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若干建议[J]. 孔祥俊.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 2017(00)
[4]   互联网竞争中不当干扰行为的认定 [J].
王文敏 .
知识产权, 2016, (10) :44-51
[5]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体系化功能——德国2015年《反不正当竞争法》改革对中国修法的启示 [J].
柴耀田 .
电子知识产权, 2016, (10) :16-26
[7]   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修改建议 [J].
郑友德 ;
张钦坤 ;
李薇薇 ;
伍春艳 .
知识产权, 2016, (06) :3-22
[8]   探析《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5条——兼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的保护 [J].
刘丽娟 .
电子知识产权, 2016, (06) :21-30
[9]   互联网服务不正当竞争行为辨析 [J].
张学军 .
竞争政策研究, 2015, (02) :29-34
[10]   网络不正当竞争认定中的公共利益考量 [J].
石必胜 .
电子知识产权, 2015, (03)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