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品种冬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研究

被引:5
作者
孟学平
宋彩琴
石秀玲
杨恒山
孙立杰
毛景东
机构
[1] 哲里木畜牧学院动医系!通辽,哲里木畜牧学院动医系!通辽,哲里木畜牧学院动医系!通辽,哲里木畜牧学院农学系!通辽,哲里木畜牧学院动医系!通辽,哲里木畜牧学院动医系!通辽
关键词
冬小麦;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14 个品种冬小麦过氧化物酶(POD) 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品种冬小麦的POD 同工酶谱可明显分成A、B 两个区。其中13 个品种A 区有4 条带,一个品种A 区是6 条带。Rf 分别为0-05 和0-19 的2 条一级酶带是所有供试品种所共有的。B 区酶带少,且多为扩散带。Rf 值为0-26 的酶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有关,有此酶带的品种返青率和理论产量显著高于无此带的品种;株高和穗长极显著高于无此酶带的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酯酶同工酶分析 [J].
颜泽洪 ;
郑有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9-14
[2]   小麦族内几种远缘禾草及其杂交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于卓 ;
云锦凤 .
中国草地, 1999, (02) :5-8
[3]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I6.1酶带 [J].
王立新 ;
苏青 ;
康彤彤 ;
徐民新 ;
陈哲 .
华北农学报, 1999, (01) :93-97
[4]   植物同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J].
吴文瑜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0, (02) :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