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师何以重塑学校文化

被引:12
作者
桑国元
王新宇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校文化; 人工智能教师; 学校教育变革;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0.09.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人工智能教师"有望协助或替代人类教师完成诸多种类的教育教学任务,对未来学校教育将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从技术—文化视角出发,认为人工智能教师对学校教育的变革性作用是通过推动学校文化重塑得以实现的。在人工智能教师的参与下,学校文化将会发生重要转变,实现结构性重塑:师生关系文化从知识传递的"外围"走向文化育人的"内核";课堂文化将呈现文化反哺并突出个性化关怀;教师文化将丰富"人—机"合作内涵与"人—人"合作新目标。展望未来,需构建起彰显人的能动性的技术文化生态,迎接和拥抱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文化新图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47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基于“人性结构”理论的AI助教系统模型研究 [J].
杨彦军 ;
罗吴淑婷 ;
童慧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11) :12-20
[12]   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解读与启示 [J].
任友群 ;
万昆 ;
冯仰存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1 (05) :3-10
[13]   论智能时代的人—机合作式学习 [J].
王竹立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9) :18-25+33
[14]   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与教育应对 [J].
孙杰远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1 (04) :3-10
[15]   “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 [J].
余胜泉 ;
王琦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4) :14-22+29
[16]   21世纪以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对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影响 [J].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3) :5-12
[17]   技术作为一种文化与社会建构 [J].
章梅芳 ;
白馥兰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6) :141-151
[18]   智能时代的教育 [J].
李德毅 ;
马楠 ;
秦昆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5) :5-10
[19]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研究:一种纲领性探索 [J].
蔡连玉 ;
韩倩倩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10) :27-32
[20]   多元智能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教育应用 [J].
陈维维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7)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