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不同TN/TP水平下氮素形态分布和循环特点

被引:73
作者
李哲
郭劲松
方芳
张超
盛金萍
周红
机构
[1]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TN/TP; 氮素形态组成; 循环特点; 水动力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2 [水文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但季节差异明显:2007年春季保持较低水平,在春末夏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并在夏季达到全年的较高水平,入秋后TN、TP浓度逐渐下降,但入冬后继续缓慢上升.研究期间TN/TP平均值为30.6±1.4,总体表现为磷素限制,且季节变化不显著.TN与TP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大体相同.TP的波动是调控该水域TN/TP的主要因素.对不同TN/TP水平下各形态氮素和TP、TN/T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当TN/TP≤22时,TN是调控水体营养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生物固氮作用有可能发生以调节TN/TP、消纳水中相对丰足的TP.当22<TN/TP<32时,通过对NO3--N的利用、摄取以实现对氮素有机合成的生态过程较为明显.而当TN/TP≥32时,较低的TP含量水平可能使氮素的有机合成过程受到抑制,NH4+-N有可能是影响该状态下氮素循环的关键因子.研究认为,强降雨和强径流过程往往使回水区段营养物输入强度加大但同期水动力条件却不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使得在TN/TP≤22水平下,虽TP大量输入但不适宜的水动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氮素的有机合成,NH4+-N/NO3--N则下降,而在较高的TN/TP水平下,水动力条件改善为浮游植物生长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物理环境,并加速了对无机氮素的生物利用,使TON含量及其在TN中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而NO3--N含量及其比重则明显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509 / 5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三峡小江回水区氮素赋存形态与季节变化特点[J]. 李哲,郭劲松,方芳,陈杰,张超,田光.环境科学. 2009(06)
[2]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J].
李哲 ;
方芳 ;
郭劲松 ;
陈杰 ;
张超 ;
田光 .
湖泊科学, 2009, 21 (01) :36-44
[3]   三峡水库成库后支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 [J].
张晟 ;
李崇明 ;
付永川 ;
张勇 ;
郑坚 .
环境科学, 2008, (01) :7-12
[4]   三峡库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DNA多态性比较分析 [J].
邓文娜 ;
余育和 ;
冯伟松 ;
颜庆云 ;
宋晓红 ;
刘志新 .
湖泊科学, 2007, (03) :333-339
[5]   氮及氮磷比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 [J].
宋玉芝 ;
秦伯强 ;
高光 .
湖泊科学, 2007, (02) :125-130
[6]   三峡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研究 [J].
郑丙辉 ;
张远 ;
富国 ;
刘鸿亮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6) :1022-1030
[7]   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支流春季浮游植物调查 [J].
胡建林 ;
刘国祥 ;
蔡庆华 ;
胡征宇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1) :116-119
[8]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群中无机氮和TN/TP变化的模式及生物调控机制[J]. 吴世凯,谢平,王松波,周琼.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9]   湖库富营养化敏感分级水动力概率参数研究 [J].
富国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6) :82-86+104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魏复盛 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