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轮轨匹配评价5原则

被引:5
作者
朴明伟 [1 ]
芦旭 [2 ]
方吉 [3 ]
兆文忠 [3 ]
机构
[1]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3]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关键词
轮轨匹配; 等效锥度; 动力学稳定性; 曲线性能;
D O I
10.13291/j.cnki.djdxac.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U211.5 [轮轨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301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在四种典型踏面(S1002、S1002G、XP55和LMA)轮轨匹配特性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最佳轮轨匹配评价5原则.与锥形踏面相比,曲线型面踏面赋予了轮轨匹配新的内涵,如等效锥度是反映轮轨横向力对运行质量影响的等效平均参数.在充分考虑了轮背距、轨底坡和轮径等轮轨参数影响的条件下,四种踏面的轮轨匹配表明,LMA和XP55可以满足高速车辆的稳定性和轮轨低动力作用的要求,但是,在踏面磨耗方面尚存在不足:LMA的轮缘根部以单一曲率圆弧作为过渡段且存在接触综合曲率"突变",有可能形成集中磨耗;而XP55在小半径R≤500 m曲线通过时牵引系数较高,有可能造成车轮打滑和轮缘接触.由于在轨道窗口内具有锥形踏面匹配特征,因而S1002被看作磨耗敏感型踏面.S1002G的改进设计意图是在轮背距1 353 mm和轨底坡1∶20的轮轨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原S1002踏面的轮轨对中性能和导向性能,但需要利用抗蛇形减振器进一步提高其横向稳定性.根据国外轻轨车辆的运营经验,基于轮轨磨耗研究的"通用"轮轨型面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研究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高速车辆横向稳定性的非线性影响因素研究 [J].
梁树林 ;
朴明伟 ;
张祥杰 ;
兆文忠 .
铁道学报, 2009, 31 (05) :23-30
[2]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J].
肖广文 ;
肖新标 ;
温泽峰 ;
金学松 .
铁道学报 , 2008, (06) :29-35
[3]   基于轮轨匹配的车辆横向稳定性分析 [J].
朴明伟 ;
樊令举 ;
梁树林 ;
兆文忠 .
机械工程学报, 2008, (03) :22-28
[4]   车轮型面动态高速曲线通过性比较 [J].
张剑 ;
孙丽萍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7, (06) :6-11
[5]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孙善超 ;
王成国 ;
李海涛 ;
曾树谷 .
中国铁道科学, 2006, (05) :93-98
[6]   轮轨外形及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J].
沈钢 ;
H.Chollet ;
叶志森 .
铁道学报, 2005, (04) :25-29
[7]  
The application of contact mechanics to rail profile design and rail grinding[J] . Eric E Magel,Joseph Kalousek.Wear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