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型面动态高速曲线通过性比较

被引:13
作者
张剑 [1 ]
孙丽萍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轨型面; 滚动接触; 轮轨关系; 车辆轨道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211.5 [轮轨关系]; U270.33 [走行部分];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301 ; 080204 ; 082304 ;
摘要
为了有效选择高速车轮型面,通过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到轮对高速通过曲线的运动状态,利用运动状态参量进行三维轮轨接触几何特性与蠕滑率计算,用Contact程序进行轮轨非赫兹滚动接触计算,分析了LMa、S1002和XP55车轮型面高速曲线通过匹配特点。分析结果表明:LMa和XP55型面轮对运动参数曲线平滑,S1002型面出现大幅度波动,并产生蛇行运动;当轮对横移量为3.0~3.5 mm时,S1002型面轮轨接触点对产生约11 mm跳跃,正好处于钢轨型面R300、R80 mm圆弧过渡区;S1002型面接触斑基本处于滑动状态,LMa型面接触应力最小,XP55型面接触应力最大。可见S1002型面与中国60 kg.m-1钢轨不匹配,LMa型面匹配效果最理想,XP55型面匹配相对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J].
陈厚嫦 ;
黄体忠 ;
王群伟 ;
黄成荣 .
中国铁道科学, 2006, (05) :99-103
[2]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孙善超 ;
王成国 ;
李海涛 ;
曾树谷 .
中国铁道科学, 2006, (05) :93-98
[3]   轮对运动状态对轮轨滚动接触应力的影响 [J].
金学松 ;
温泽峰 ;
张卫华 .
工程力学, 2004, (01) :165-173
[4]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应力分析 [J].
金学松 ;
温泽峰 ;
张卫华 .
机械工程学报, 2004, (02) :5-11
[5]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的比较 [J].
温泽峰 ;
金学松 .
工程力学, 2002, (03) :82-89
[6]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和摩擦功 [J].
温泽峰 ;
金学松 ;
刘兴奇 .
摩擦学学报, 2001, (04) :288-292
[7]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J].
金学松 ;
沈志云 .
铁道学报, 2001, (02) :92-108
[8]  
金学松著.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