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活动构造的遥感图像特征

被引:6
作者
郭建明
傅碧宏
林爱明
狩野谦一
完山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 静冈大学理学部
关键词
遥感图像; 活动构造; 焉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焉耆盆地是一个位于天山东南部的山间盆地 ,在遥感图像上 ,可以看到盆地西面的活动构造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清楚的线形构造 ,被错开的水系、冲沟等。经分析认为 ,这些活动构造主要由北边的活动褶皱和南边的右行走滑活动断裂组成。野外的实际调查与图像分析的结果十分吻合 ,表明遥感图像在研究活动构造方面是一个十分有力和快速的工具。活动断层的最大水平位移为 2 10m ,最大垂直位移为 2 0m ,主要以走滑作用为主。天山地区活动构造的发育表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仍在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天山内部博罗可努断裂精河—阿拉山口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 [J].
杨晓平 ;
沈军 .
地震地质, 2000, (03) :305-315
[2]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J].
赵瑞斌 ;
杨主恩 ;
周伟新 ;
郭芳 .
地震地质, 2000, (03) :295-304
[3]   喀什坳陷北缘活动断裂与古地震初步研究 [J].
赵瑞斌 ;
李军 ;
沈军 .
地震学报, 2000, (03) :327-331+336
[4]   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2) :184-193
[5]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 [J].
邓起东 ;
冯先岳 ;
张培震 ;
杨晓平 ;
徐锡伟 ;
彭斯震 ;
李军 .
地学前缘, 1999, (04) :191-201
[6]   北天山地区活动逆断裂-褶皱带构造与潜在震源区估计 [J].
杨晓平 ;
邓起东 ;
张培震 ;
徐锡伟 ;
于贵华 ;
冯先岳 .
地震地质, 1998, (03) :2-8
[7]   利用卫星图像研究西藏羌塘及邻区的断裂活动性 [J].
李建华 .
地震地质, 1998, (03) :10+12+14-16
[8]   塔西北柯坪剪切挤压构造 [J].
卢华复 ;
贾东 ;
蔡东升 ;
吴世敏 ;
陈楚铭 ;
施央申 ;
郭令智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1) :50-59
[9]   活动断裂带中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例 [J].
张景发,王四龙,侯孝强 .
地震地质, 1996, (01) :1-16
[10]   航空像片在活断层研究中的应用 [J].
江娃利 .
地震地质, 1991, (04) :323-33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