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4
作者
王蛟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馆陶组; 辫状河三角洲; 浅水湖泊; 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这些认识束缚了对馆陶组下段的油气勘探。通过近期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组成,水下分流河道为三角洲前缘骨架砂体,河口坝和远砂坝不甚发育,前三角洲发育普遍较薄。该沉积体系的发现,展示了研究区浅层馆陶组下段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74 / 9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山东孤岛油田馆陶组沉积晚期浅水振荡湖泊沉积 [J].
王蛟 .
沉积学报, 2007, (01) :82-89
[3]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山2段储层沉积特征及勘探目标评选 [J].
孙粉锦 ;
肖红平 ;
刘锐娥 ;
张春林 ;
蔺洁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6) :726-731
[4]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 [J].
束青林 ;
张本华 ;
徐守余 .
石油学报, 2005, (03) :64-67+73
[5]   成藏理论研究中的系统论——从“含油气系统”谈起 [J].
宋国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2) :111-115
[6]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7]   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三角洲的发现、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徐长贵 ;
姜培海 ;
武法东 ;
杨波 ;
厉大亮 .
沉积学报, 2002, (04) :588-594
[8]   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机理及勘探实践 [J].
王永诗 ;
张善文 ;
曾溅辉 ;
石砥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6) :32-34+3
[9]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45-851
[10]   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上段沉积模式研究 [J].
李双应 ;
李忠 ;
王忠诚 ;
刘建民 ;
吴朝东 ;
李翔 .
沉积学报, 2001, (03) :38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