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海洋微表层铜络合的容量

被引:7
作者
陈小睿
宫海东
单宝田
刘春颖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胶州湾; 微表层; 铜; 络合容量; 阳极溶出伏安法; 相关性;
D O I
10.13227/j.hjkx.2006.05.012
中图分类号
X834 [海洋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2004年胶州湾海水微表层和次表层金属铜离子的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系统地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及其与COD、DOC、TN和T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微表层铜络合容量有富集现象,平均值微表层为3.85×10-7mol.L-1,次表层为2.45×10-7mol.L-1,富集倍数1.56.条件稳定常数(lgK)微表层为7.21,次表层为7.21;且3月、9月微表层小于次表层,6月、12月微表层大于次表层.胶州湾铜络合容量东北部>西北部>南部>中部>湾口;且9月>6月>12月>3月.海水微表层和次表层铜络合容量与COD、DOC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TN、TP存在较好负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85 / 8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近岸部分海域海水中金属络合配位体浓度的研究 [J].
刘春颖 ;
张正斌 ;
张安慧 ;
郭博书 ;
宫海东 ;
刘莲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2) :54-62
[2]   浙江西沪港重金属铜的配位容量和形态分析 [J].
吕海燕 ;
王正方 ;
傅和芳 ;
冯旭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3) :47-52
[3]   河水DOC络合特性测定方法比较 [J].
曹军 ;
徐福留 ;
李本纲 ;
陶澍 ;
林健枝 .
环境科学, 2002, (01) :119-122
[4]   海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 [J].
赵卫红 ;
焦念志 ;
赵增霞 .
海洋科学, 1999, (05) :64-66
[5]   海口湾海域重金属自净能力研究 [J].
陈春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6) :77-83
[6]   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J].
丘耀文,王肇鼎,张正斌,刘莲生 .
热带海洋, 1995, (04) :37-42
[7]   东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海水表观铜络合容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J].
陈春华,余国辉,王正方 .
海洋环境科学, 1994, (01) :27-31
[8]   东海黑潮海域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 [J].
陈春华 .
海洋通报, 1993, (03) :37-43
[9]   黄河口水域微量重金属表观络合容量研究 [J].
孙铭一 ;
张昊 ;
张正斌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5) :581-588
[10]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 [J].
钱光 ;
赵淑萍 ;
林建平 .
东海海洋, 1986, (03)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