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51
作者
吴颖川
贺元元
贺伟
乐嘉陵
机构
[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超燃冲压发动机; 机体推进一体化; 乘波体; 燃烧加热风洞; 湍流燃烧; 转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V43 [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
学科分类号
080703 ; 082502 ;
摘要
吸气式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较其他类型飞行器更加强烈,这使得其设计具有挑战性。所有的子系统之间部件相互干涉,包括:气动、推进、控制、结构、装载和热防护等,特别是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之间的耦合最为突出。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下壁面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在产生推力的同时也产生升力和俯仰力矩。机体与发动机的强耦合作用对飞行器的推力、升力、阻力、俯仰力矩、气动加热、机身冷却、稳定性和控制特性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密切曲锥曲面乘波进气道和基于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独创的大尺度脉冲式燃烧加热风洞一体化飞行器带动力试验技术和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对高速飞行中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机理、可压缩湍流转捩及其控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动机理等相关基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对高效高精度计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6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密切曲锥的乘波构型一体化飞行器设计方法研究 [J].
吴颖川 ;
贺元元 ;
贺伟 ;
乐嘉陵 .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 32 (01) :8-13
[2]   展向截断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气动布局 [J].
吴颖川 ;
贺元元 ;
余安远 ;
乐嘉陵 .
航空动力学报, 2013, 28 (07) :1570-1575
[3]   高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强制转捩试验 [J].
赵慧勇 ;
周瑜 ;
倪鸿礼 ;
刘伟雄 .
实验流体力学, 2012, 26 (01) :1-6
[4]   密切曲面锥乘波体——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 [J].
贺旭照 ;
倪鸿礼 .
力学学报, 2011, 43 (06) :1077-1082
[5]   两种高超声速一体化构型的气动性能对比分析 [J].
易军 ;
肖洪 ;
商旭升 .
航空工程进展, 2011, 2 (03) :305-311
[6]   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冷流状态气动特性研究 [J].
金亮 ;
柳军 ;
罗世彬 ;
王振国 .
实验流体力学, 2010, 24 (01) :42-45
[7]   某高超飞行器流道冷流特征及气动力特性研究 [J].
张红英 ;
程克明 ;
伍贻兆 .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9, (01) :119-123
[8]   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性能的一维评估 [J].
王兰 ;
邢建文 ;
郑忠华 ;
乐嘉陵 .
推进技术, 2008, 29 (06) :641-645
[9]   国外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现状 [J].
陈英硕 ;
叶蕾 ;
苏鑫鑫 .
飞航导弹, 2008, (12) :25-32
[10]   超声速气流中液体燃料雾化数值模拟 [J].
杨顺华 ;
乐嘉陵 .
推进技术, 2008, (05) :51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