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8
作者
卓嘎 [1 ,2 ]
普布次仁 [1 ]
刘伟东 [2 ]
机构
[1]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2] 北京城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拉萨; 热岛效应; 土地利用; 影响因子;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0.04.016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三年的EOS/MODIS遥感信息反演的地面温度以及多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讨论了拉萨市热岛现象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热岛强度的年、季节变化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强,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的热岛效应较弱;高温区基本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县城所在地及其周围,低温区主要集中在各县的郊区;近年来拉萨地区的城市高温区域逐渐扩大,有些高温中心可能向某些区域偏移;遥感资料所获取的地表温度与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无论是年变化,还是季节变化,热岛强度都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蒸发量的相关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的相反状况;地表温度与植被分布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在城区存在较高的地表温度分布和较小的NDVI,过渡到郊区具有温度减小、NDVI增加的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人类活动明显增加,排放至大气的人为热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热岛强度的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天津城市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韩素芹 ;
孟冬梅 ;
佟华 ;
李向津 ;
李英华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403-407
[2]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影响的北京城市热岛变化 [J].
王艳姣 ;
闫峰 ;
张培群 ;
任福民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2) :215-220
[3]   苏州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 [J].
戎春波 ;
刘红年 ;
朱焱 .
气象科学, 2009, 29 (01) :84-87
[4]   应用卫星资料分析苏州夏季城市热岛效应 [J].
朱焱 ;
朱莲芳 .
气象科学, 2009, 29 (01) :77-83
[5]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李丽光 ;
金巍 ;
王宏博 ;
马雁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5) :2113-2116+2133
[6]   城市热岛对上海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 [J].
谈建国 ;
郑有飞 ;
彭丽 ;
顾松强 ;
史军 .
高原气象 , 2008, (S1) :144-149
[7]   城市下垫面覆盖类型变化对热岛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J].
曹丽琴 ;
张良培 ;
李平湘 ;
黄微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 (12) :1229-1232
[8]   应用城市地表能量平衡方案研究城市冠层结构对城市热岛的热力影响 [J].
何晓凤 ;
蒋维楣 ;
刘红年 ;
周荣卫 .
大气科学, 2008, (06) :1445-1457
[9]   南京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J].
邱新法 ;
顾丽华 ;
曾燕 ;
姜爱军 ;
何永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13 (06) :807-814
[10]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与热岛效应的定量研究 [J].
丁淑娟 ;
张继权 ;
刘兴朋 ;
董芳蕾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4) :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