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报道叙事话语的嬗变与思考

被引:7
作者
张腾 [1 ,2 ]
机构
[1] 北京体育大学
[2] 浙江海洋大学
关键词
奥运报道; 叙事话语; 嬗变; 思考; 中国;
D O I
10.14104/j.cnki.1006-2076.2018.03.00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G811.21 [奥林匹克运动会];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4 ; 0403 ;
摘要
通过梳理我国奥运报道的发展脉络,可将叙事话语的嬗变过程分为国家主权叙事、英雄主义叙事、人本主义叙事、娱乐与竞技诉求叙事4个时期。奥运报道叙事话语下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逐渐转向人本位,这源自于中国经济社会进步与国力的不断增强、奥运理念的进步、媒体自身素养与专业化的提高等内外推动力。奥运报道与我国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等要素有着必然联系,有着时代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中国媒体发展而言,建立具有开放性的可沟通的奥运报道模式,通过奥林匹克价值体系所建构起的对话框架,塑造我国强大、自信的奥运大国形象。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从政治附庸到全民狂欢.[D].宗焰.安徽大学.2012, 10
[2]   媒介形态变迁下的体育传播特征、受众诉求与文化表达 [J].
李宏义 ;
杜俊凯 .
体育与科学, 2016, 37 (06) :61-66+101
[3]   《南方都市报》、《辽沈晚报》伦敦奥运报道对都市报国内大型赛事报道的启示 [J].
凡菲 ;
吴琼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3 (01) :136-139
[4]   奥林匹克价值及其在中国媒体中的传播 [J].
黄若涛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8 (03) :21-25+33
[5]   《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比较——框架理论的视角 [J].
刘朝霞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3 (04) :313-316
[6]   奥运报道“刻板印象”的变迁与社会学解读——以《中国体育报》奥运报道为例 [J].
王凯 ;
高力翔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 (01) :101-106
[7]  
福柯话语理论评析.[J].石义彬;王勇;.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 00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主要报纸的报道框架 [J].
费郁红 ;
刘洪霞 ;
夏同玲 .
体育学刊, 2009, 16 (10) :38-41
[9]   从“国家”到“人本”——奥运报道叙事话语的嬗变及其意蕴 [J].
杜志红 .
声屏世界, 2009, (10) :9-11
[10]   《人民日报》北京奥运报道分析 [J].
李鲤 .
中国报业, 2008, (10)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