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者的效果

被引:19
作者
徐东 [1 ]
张学立 [2 ]
李献云 [1 ]
牛雅娟 [1 ]
张艳萍 [1 ]
王绍礼 [1 ]
杨甫德 [1 ]
曹孔敬 [2 ]
许永臣 [2 ]
机构
[1]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 山东郓城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自杀未遂; 社会心理干预; 随访; 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自杀未遂者出院后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6年随访 [J].
徐东 ;
张学立 ;
李献云 ;
王绍礼 ;
杨甫德 ;
梁红 ;
赵丽婷 ;
李可进 ;
曹孔敬 ;
许永臣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7) :410-412
[2]   自杀未遂者出院18个月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病例对照研究 [J].
徐东 ;
张学立 ;
李献云 ;
费立鹏 ;
曹孔敬 ;
张艳萍 ;
杨甫德 ;
许永臣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 (03) :157-160
[3]   农村地区农药与非农药自杀医疗费用负担分析 [J].
徐东 ;
张学立 ;
曹孔敬 ;
许永臣 ;
费立鹏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04) :308-308
[4]   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青年的作用 [J].
付玉香 ;
沈俊莲 ;
党伟 ;
张德利 ;
张红梅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08) :571-574
[5]   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干预 [J].
刘丰玲 ;
王玉娥 ;
张海霞 ;
尹淑香 ;
郭云铎 .
护理学杂志, 2006, (17) :61-63
[6]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自杀强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J].
徐东 ;
费立鹏 ;
王志青 ;
张艳平 ;
张学立 ;
许永臣 ;
曹孔敬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09) :28-30
[7]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虎晓岷 ;
尹晓涛 ;
王家同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16) :1523-1525
[8]   心理指导对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J].
赵俊环 ;
曹瑾玲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08) :1514-1515
[9]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 [J].
李芳健 ;
何凤生 ;
崔树伟 ;
侯强 ;
闫永建 ;
费立鹏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6) :47+53-47+53
[10]   罗城农村人群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 [J].
蒙增慧 ;
徐东 ;
张艳萍 ;
吴磊 ;
韦瑞发 .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03) :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