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喀斯特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被引:18
作者
韦跃龙 [1 ]
陈伟海 [1 ]
罗劬侃 [1 ]
何正芳 [2 ]
谭政权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
关键词
织金洞; 喀斯特景观; 贵州高原; 形成演化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园区内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高峰丛、丘陵、单面山与象形山、水文遗迹等8大类,它们以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有序、集中分布于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片相对独立,却又以绮结河为纽带紧密相连的喀斯特区域内,共同构成一个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形态雄伟、典型、优美、珍稀的高原喀斯特景观群。同时在对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探讨了织金喀斯特,及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大地貌单元的形成演化过程,并认为它们的发育模式由地下喀斯特逐渐过渡至地表喀斯特,系统完整地纪录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的演化历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68 / 37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张蕾 ;
张绪教 ;
武法东 ;
田珺 ;
何泽新 ;
于航 ;
王春林 ;
刘江红 .
地球学报, 2014, 35 (03) :383-390
[2]   岩溶天生桥纵向分层旅游开发方式——以重庆黔江蒲花天生桥群为例 [J].
韦跃龙 ;
陈伟海 .
地球学报, 2012, 33 (01) :98-110
[3]   地质遗产的概念及其分类体系 [J].
许涛 ;
孙洪艳 ;
田明中 .
地球学报, 2011, 32 (02) :211-216
[4]   广西乐业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成景机制及模式 [J].
韦跃龙 ;
陈伟海 ;
黄保健 .
地理学报, 2010, 65 (05) :580-594
[5]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J].
赵逊 ;
赵汀 .
地球学报, 2009, 30 (03) :301-308
[6]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 [J].
赵汀 ;
赵逊 .
地球学报, 2009, 30 (03) :309-324
[7]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讨论 [J].
朱学稳 .
中国岩溶, 2009, (02) :155-168
[8]   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 [J].
袁道先 .
地质论评, 2006, (06) :733-736
[9]   贵州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抬升 [J].
周德全 ;
刘秀明 ;
姜立君 ;
刘春茹 .
地球与环境, 2005, (02) :79-84
[10]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 [J].
陈伟海 ;
朱学稳 ;
朱德浩 ;
马祖陆 .
山地学报, 2004, (01)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