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岩心裂缝类型及期次

被引:42
作者
高计县 [1 ,2 ]
唐俊伟 [2 ]
张学丰 [3 ]
陶小晚 [2 ]
杨云坤 [1 ,2 ]
陈志勇 [2 ]
宋新民 [2 ,3 ]
刘波 [2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 成因类型; 期次; 储层; 奥陶系; 哈拉哈塘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岩溶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和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以6口典型钻井为代表,在岩心尺度上研究了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裂缝发育特征、成因类型和发育期次,总结了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哈拉哈塘地区一间房组岩心裂缝主要可分为近直立缝、斜交缝、水平缝、网状缝和不定向缝5种类型,其中近直立缝和斜交缝为构造缝,水平缝和不定向缝为成岩缝,网状缝为叠合成因缝。这些裂缝主要发育于中加里东期、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和中晚海西期4个构造作用期。其中,中加里东期发育的不定向缝全部被亮晶方解石全充填,其他时期发育的裂缝大多为未完全充填的有效缝。裂缝的发育不但增加了碳酸盐岩有效储集空间,连通了孤立孔洞,而且裂缝作为流体运移通道,还影响了储层的后期改造作用。各类裂缝构成的网状裂缝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哈拉哈塘地区一间房组储层段储渗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张斌 ;
苏劲 ;
杨德彬 .
石油学报, 2010, 31 (06) :871-878
[2]   塔北地区奥陶系灰岩段裂缝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 [J].
倪新锋 ;
杨海军 ;
沈安江 ;
张丽娟 ;
乔占峰 ;
赵宽志 ;
韩利军 .
石油学报, 2010, 31 (06) :933-940
[3]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倪新锋 ;
张丽娟 ;
沈安江 ;
乔占峰 ;
韩利军 .
古地理学报, 2010, 12 (04) :467-479
[4]   塔北隆起中西部地区古岩溶与油气聚集 [J].
张朝军 ;
贾承造 ;
李本亮 ;
罗秀羽 ;
刘云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3) :263-269
[5]   断裂系统对碳酸盐岩有效储层的控制及其成藏规律 [J].
苏劲 ;
张水昌 ;
杨海军 ;
朱光有 ;
陈建平 ;
张斌 .
石油学报, 2010, 31 (02) :196-203
[6]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J].
赵宗举 ;
吴兴宁 ;
潘文庆 ;
张兴阳 ;
张丽娟 ;
马培领 ;
王振宇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939-955
[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成因研究 [J].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 ;
钟建华 ;
Kurt Bucher ;
Ingrid Stober .
特种油气藏, 2009, 16 (04) :21-24+27+105
[8]   塔里木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 [J].
戴福贵 ;
杨克绳 ;
刘东燕 .
中国地质, 2009, 36 (04) :747-760
[9]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J].
赵明 ;
樊太亮 ;
于炳松 ;
王增香 .
现代地质, 2009, 23 (04) :709-718
[10]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崔海峰 ;
郑多明 ;
滕团余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2)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