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研究

被引:43
作者
秦前红
石泽华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留置权; 留置措施; 备案审查; 衔接机制; 辩护;
D O I
10.19563/j.cnki.sdfx.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对比分析三个试点省市公布之案情和制定的有关规范可以发现,其都集中于批准、备案、执行、期限、权益和衔接等具体问题的探索,这对应留置措施的监督、实施、权益保障和外部衔接,与留置权性质共同构成留置措施的五大关键问题。试点探索透露出全面改革顶层设计或将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严格拆分,若如此,监察委留置措施与逮捕措施和纪检措施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乃至《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联动互补,将成为未来立法重点。留置期限可基于科学考量之后适当限缩,借鉴刑事羁押设置一般期限和最长期限。即便调查活动不受《刑事诉讼法》规制,亦须在《国家监察法》中明确"辩护"和"陈述申辩"之差异,并且律师介入当为应有之义;与此同时,留置措施很可能严重影响当事人职务工作,所以构建完整的错案追究机制和救济机制势在必行;留置措施宜加入申诉渠道,此外职级恢复、财产归还和国家赔偿问题亦值得深思。本轮监察体制改革应尽快通过恰当的程序法来规制留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目的、原则与规则: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法律规制体系初构 [J].
秦前红 ;
石泽华 .
求是学刊, 2017, 44 (05) :93-103+2
[2]   试论监察委员会之调查权 [J].
郑贤君 .
中国法律评论, 2017, (04) :111-121
[3]   迈向监察委员会:权力监督中国模式的法治化转型 [J].
李红勃 .
法学评论, 2017, 35 (03) :150-158
[4]   关于监察制度立法问题的探讨 [J].
马岭 .
法学评论, 2017, 35 (03) :159-162
[5]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侦查权及其限制 [J].
施鹏鹏 .
中国法律评论, 2017, (02) :44-50
[6]   关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J].
陈光中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2) :115-117
[7]   羁押必要性审查及律师参与 [J].
钱列阳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 20 (06) :14-18
[8]   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备案审查制度的规范阐释 [J].
陈鹏 .
政治与法律, 2012, (05) :74-83
[9]   人身自由的构成与限制 [J].
汪进元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02) :11-17
[10]   对我国人大代表不受逮捕权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J].
李莉 .
政治与法律, 2011, (03)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