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被引:99
作者
马皑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社会适应方式; 创新; 反叛; 归因方式; 调节作用; 中介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以6175名17岁以上的个体为被试,采用四种自编问卷考察了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这两种社会适应方式的影响,归因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同时还考察了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相对剥夺感越高,创新和反叛的程度越强烈;②归因方式对相对剥夺感和创新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相对剥夺感和反叛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归因方式在相对剥夺感和反叛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能增强相对剥夺感和反叛之间的关系;④在下层阶层中,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能减弱相对剥夺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相对剥夺感对社会适应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归因方式对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弱势群体阶层中,反叛能减弱相对剥夺感对创新的直接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 [J].
叶茂林 ;
杨治良 .
心理科学, 2004, (04) :821-823
[22]   应对方式的生态瞬时评估法及其他测量方法简介 [J].
封丹珺 ;
石林 .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03) :429-434
[23]   弱势群体与心态失衡 [J].
马皑 ;
乐国安 .
政法论坛, 2004, (02) :156-164
[24]   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J].
马皑 .
中国法学, 2003, (04) :125-133
[25]   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J].
叶一舵 ;
申艳娥 .
心理科学, 2002, (06) :755-756
[26]   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J].
李旭 ;
钱铭怡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05) :327-330
[27]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J].
黄希庭 ;
余华 ;
郑涌 ;
杨家忠 ;
王卫红 .
心理科学, 2000, (01) :1-5+124
[28]   特质应对问卷的进一步探讨 [J].
姜乾金 ;
祝一虹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03) :9-11
[29]   “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J].
肖计划,许秀峰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04) :164-168
[30]   归因理论及其研究 [J].
Harold H.kelley ;
John L.Nichela ;
王叶舟 .
心理学动态, 1986, (02)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