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溯源分析的初步探讨

被引:24
作者
刘峰
胡继伟
秦樊鑫
吴迪
李存雄
黄先飞
蒋翠红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红枫湖; 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PCA); 平均富集因子(AEFs); 污染来源;
D O I
10.13671/j.hjkxxb.2010.09.020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分析了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及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应用平均富集因子(AEFs)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枫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按污染水平可分为3类:轻度污染(AEFs<2)的Cd、Pb、Zn、Cr,As、Fe和Mn,中度污染(AEFs=2~3)的Cu,严重污染(AEFs>3)的Ni和Hg.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影响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进行统计分析前,用Al对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校正,以消除沉积物粒度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8.7%、20.5%、12.6%,所占比例总和大于80%,即这3个主成分基本能够代表原污染因素的大部分信息.结合湖泊特点及周边点源污染情况分析发现,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可能来源:工业排污及Fe和Mn的影响;有机质的影响;早期岩石的风化及侵蚀(背景值).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调查的14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4类,其结果反应出红枫湖沉积物中部分重金属、部分站位污染程度相对较重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工业排污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871 / 18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红枫湖沉积物中酸可挥发硫化物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J].
刘峰 ;
秦樊鑫 ;
胡继伟 ;
黄先飞 ;
蒋翠红 ;
李存雄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10) :2215-2223
[2]   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J].
祝云龙 ;
姜加虎 ;
孙占东 ;
黄群 ;
王红娟 ;
周云凯 .
湖泊科学, 2008, (04) :477-485
[3]   贵州红枫湖HF1-2孔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土壤侵蚀意义 [J].
吕明辉 ;
王红亚 ;
蔡运龙 ;
王文博 ;
徐琳 .
湖泊科学, 2008, (03) :298-305
[4]   红枫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危害风险评价 [J].
黄先飞 ;
秦樊鑫 ;
胡继伟 ;
李存雄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2) :18-23
[5]   利用网格采样法比较潮间带沉积物不同粒度区域重金属含量特征 [J].
梁涛 ;
陈岩 ;
张朝生 ;
李海涛 ;
崇忠义 ;
宋文冲 .
环境科学, 2008, (02) :2421-2427
[6]   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J].
樊庆云 ;
何江 ;
薛红喜 ;
吕昌伟 ;
宝金花 .
沉积学报, 2007, (04) :612-618
[7]   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以太湖沉积岩芯为例 [J].
刘恩峰 ;
沈吉 ;
朱育新 .
湖泊科学, 2006, (04) :363-368
[8]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J].
李玉 ;
俞志明 ;
宋秀贤 .
环境科学, 2006, (01) :137-141
[9]   铁锰在贵州阿哈湖沉积物中的分离 [J].
汪福顺 ;
刘丛强 ;
梁小兵 ;
魏中青 ;
李军 .
环境科学, 2005, (01) :135-140
[10]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J].
刘恩峰 ;
沈吉 ;
朱育新 ;
夏威岚 ;
潘红玺 ;
金章东 .
沉积学报, 2004, (03) :50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