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16
作者
廖文康 [1 ,2 ]
王介勇 [1 ]
李红梅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关键词
农垦;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生产指数法; 变化; 区域差异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 [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农民增收补贴政策效率分析——来自浦东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J].
薛信阳 ;
马佳 ;
杨德利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 (04) :152-161
[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发展研究 [J].
祝坤艳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04) :209-213
[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其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基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J].
尹朝静 ;
李谷成 ;
贺亚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2) :38-46+135
[4]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J].
刘晗 ;
王钊 ;
姜松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11) :35-42
[5]   国营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研究——以海南国营植胶农场为例 [J].
许海平 .
农业技术经济, 2012, (08) :96-104
[6]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及区域差异——基于1978~2008年曼奎斯特指数分析 [J].
王炯 ;
邓宗兵 .
生态经济, 2012, (07) :129-133+144
[7]   1989-2009中国总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J].
余康 ;
章立 ;
郭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 (01) :111-118
[8]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 [J].
方福前 ;
张艳丽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9) :5-12
[9]   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 [J].
王珏 ;
宋文飞 ;
韩先锋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8) :24-35
[10]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周端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2) :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