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禁止职业歧视的价值基础重构

被引:11
作者
李成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职业歧视; 价值基础; 自然抽签; 市场理性; 人格尊严; 社会融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禁止职业歧视的价值基础决定职业歧视概念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建构。围绕这一问题先后出现了抵消先天优势的平衡自然抽签理论,确保合理关联的维护市场理性理论以及禁止侮辱贬损的尊重人格尊严理论等作为禁止职业歧视价值基石的主张。但对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情况的考察表明,推进社会融入是真正支撑禁止职业歧视法律制度的价值基础。这体现在法律保护的对象是社会融入程度不足的被排斥群体,法律措施演进的动力源于解构妨碍社会融入障碍的需要,司法救济模式调整的目的是提升被排斥群体社会融入水平等各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233 / 124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2]   重思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当代兴起 [J].
阎天 .
中外法学, 2012, 24 (03) :560-577
[3]   我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J].
李雄 ;
刘山川 .
清华法学, 2010, 4 (05) :24-37
[4]   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 [J].
张时飞 ;
唐钧 .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2) :52-58
[5]   消除年龄歧视是劳动权平等保护的首要内容 [J].
王月明 .
法学, 2010, (03) :123-128
[7]   劳动就业中的“相貌歧视”问题研究 [J].
刘海洋 ;
陈世军 .
兰州学刊 , 2009, (05) :120-121
[8]   禁止就业歧视的“人本”之维 [J].
宁立成 .
法学论坛, 2009, 24 (02) :134-139
[10]   量能就业原则引入我国劳动就业中的可行性探讨 [J].
喻术红 ;
杜莹 .
法学评论, 2008, (05)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