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24
作者
王印庚 [1 ]
冷敏 [1 ,2 ]
陈霞 [3 ]
荣小军 [1 ]
廖梅杰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 上海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青岛九洋红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刺参; 海水养殖; 腐皮综合征; 中草药; 配方; 抑菌浓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7.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mm和16.3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J].
朱壮春 ;
史相国 ;
张淑杰 ;
姜广健 ;
邢朝斌 ;
赵亚龙 ;
李占军 ;
吴鹏 .
水产科学, 2007, (05) :278-281
[2]   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中草药体外抑菌活性的检测 [J].
张传亮 ;
李槿年 ;
汪兴生 ;
祖国掌 ;
李小飞 ;
余为一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7, (02) :152-155+157
[3]   用改进的方法测中草药对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J].
司红彬 ;
陈鹏举 ;
赵瑞丽 ;
匡秀华 ;
胡功政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 (09) :75-76
[4]   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J].
张显忠 ;
郭爱军 ;
李艳玲 ;
苗苗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05) :563-565
[5]   大连地区刺参幼参溃烂病细菌性病原的初步研究 [J].
马悦欣 ;
徐高蓉 ;
常亚青 ;
张恩鹏 ;
周玮 ;
宋林生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01) :13-18
[6]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张春云 ;
王印庚 ;
荣小军 .
水产学报, 2006, (01) :118-123
[7]   当前养殖刺参暴发病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对策 [J].
荣小军 ;
王印庚 .
水产科技情报, 2005, (04) :169-171
[8]   八味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J].
路振香 ;
谢文科 .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 (03) :37-39
[9]   中草药提取物对不同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 [J].
段纲 ;
朱春贤 ;
代飞燕 ;
项勋 .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 (03) :29-30
[10]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J].
王印庚 ;
荣小军 ;
张春云 ;
孙素凤 .
海洋科学, 2005, (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