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电子人”权利能力的法构造

被引:9
作者
郭少飞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电子人; 人工智能; 权利能力; 人格权; 财产权; 数据及网络权利;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9.04.016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电子人"一般权利能力同质,特殊权利能力基于智能水平、主体能力、类型功能等差异较大。总体呈现法定性、技术性、有限性、动态性特点。弱人工智能"电子人"主体能力尚弱,权利能力范围受限于自然属性、法律规范、存续目的及本体功能。当前,可承认"电子人"生命权等物质型人格权,以保护本体;赋予姓名权、肖像权等标表型人格权,以满足社会交往及交易中外在形象识别之需。"电子人"可享有物权与债权,对其创作内容拥有著作权,享有数据共享权、网络接入权等数据网络权利。"电子人"权利能力始终与其设立、终止契合。就设立,应以登记设立为主,许可设立为辅。当符合身份信息、一定的责任财产、法定监管人等条件时,"电子人"的监管人可提起设立申请,经登记,"电子人"成立,取得权利能力。当监管人决定终止、国家剥夺"电子人"主体资格、"电子人"功能丧失等终止事由产生,监管人作为清算义务人,实行清算,经注销登记,"电子人"主体消灭,权利能力终止。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人工智能与合同及人格权的关系 [J].
管晓峰 .
法学杂志, 2018, 39 (09) :33-42
[2]   论智能机器人的工具性人格 [J].
许中缘 .
法学评论, 2018, 36 (05) :153-164
[3]   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J].
马长山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6) :47-55
[4]   用现行民法规则解决人工智能法律调整问题的尝试 [J].
杨立新 .
中州学刊, 2018, (07) :40-49
[5]   “电子人”法律主体论 [J].
郭少飞 .
东方法学, 2018, (03) :38-49
[6]   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可版权性问题探讨 [J].
孙那 .
出版发行研究, 2017, (12) :17-19+61
[7]   论机器人权利 [J].
杜严勇 .
哲学动态, 2015, (08) :83-89
[8]   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 [J].
尹 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01) :122-126
[9]   机器人的权利——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文化和法律(上) [J].
Phil McNally ;
Sohai Inayatullay ;
邵水浩 .
世界科学, 1989, (06) :47-50
[10]  
民法总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朱庆育,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