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60
作者
周宝元
孙雪芳
丁在松
马玮
赵明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夏玉米; 缓释肥; 耕作方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改善土壤耕作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浅旋、免耕和条带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和常规施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阐明其产量及氮肥效率差异形成的生理过程。【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河南新乡进行。采用裂区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设浅旋耕作(rotary tillage,R),免耕直播(no-tillage,N)和条带深松(sub-soiling,S)3种耕作方式;肥料类型为副区,设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SRF)和常规施肥(conventional compound fertilizer,CCF)2个处理。【结果】与传统施肥和土壤耕作方式比,施用缓释肥与条带深松耕作均能维持植株开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且条带深松与缓释肥耦合处理的值最大。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处理叶面积指数降幅两年平均分别低于常规施肥处理7.5%(N)、9.7%(R)和11.8%(S);缓释肥处理净光合速率降幅两年平均分别低于常规施肥处理7.3%(N)、11.5%(R)和16.8%(S)。条带深松耕作下缓释肥处理LAI高于其他处理16.0%—47.9%,穗位叶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高14.5%—52.3%。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可促进玉米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积累持续期的增加,从而显著提高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及同化量。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处理花后干物质同化量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5%(N)、21.4%(R)和24.4%(S);缓释肥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1.0%(N)、12.2%(R)和17.0%(S)。其中条带深松耕作与缓释肥耦合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同化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3.4%—28.9%和17.4%—39.6%。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同化量的增加是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施用缓释肥通过增加千粒重,条带深松耕作通过增加收获穗数分别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条带深松与缓释肥耦合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为9.2%—23.2%。【结论】条带深松满足了作物对氮素的空间要求,缓释肥满足了作物对氮素的时间要求,施用缓释肥并结合条带深松,可有效调控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提高土壤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氮的时空吻合度,有利于实现黄淮海区夏玉米高产高效及生态安全生产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129 / 214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不同栽培模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J].
田立双 ;
李国红 ;
杨恒山 ;
张瑞富 ;
毕文波 ;
智沈伟 .
作物杂志, 2014, (01) :89-93
[2]   深松和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张总正 ;
秦淑俊 ;
李娜 ;
郭利伟 ;
宁堂原 ;
陈国庆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04) :790-798
[3]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on Soil Properties,Root Growth,Grain Yield,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Arid Northwest China[J]. HUANG Gao-bao1, CHAI Qiang1, FENG Fu-xue1, 2 and YU Ai-zhong1 1 Gan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ridland Crop Science/Faculty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P.R. China 2 College of Engineer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P.R.China.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2(08)
[4]  
In-Season Root-Zone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High-Yielding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J]. T.MLLER.Pedosphere. 2012(03)
[5]   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肖继兵 ;
孙占祥 ;
杨久廷 ;
张玉龙 ;
郑家明 ;
刘洋 .
土壤通报, 2011, 42 (03) :709-714
[6]   紧实胁迫对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活力的影响 [J].
王群 ;
李潮海 ;
李全忠 ;
薛帅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0) :2039-2050
[7]   深松和尿素类型对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胡恒宇 ;
李增嘉 ;
宁堂原 ;
王瑜 ;
田慎重 ;
仲惟磊 ;
张总正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9) :1963-1972
[8]   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J].
戴明宏 ;
赵久然 ;
杨国航 ;
王荣焕 ;
陈国平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08) :1585-1595
[9]   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J].
杨今胜 ;
王永军 ;
张吉旺 ;
刘鹏 ;
李从锋 ;
朱元刚 ;
郝梦波 ;
柳京国 ;
李登海 ;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2011, 37 (02) :355-361
[10]   配施有机肥提高化肥氮利用效率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 [J].
朱菜红 ;
董彩霞 ;
沈其荣 ;
徐阳春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28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