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污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22
作者
崔理华 [1 ]
楼倩 [1 ]
周显宏 [2 ]
刘胜利 [3 ]
谭晓辉 [1 ]
刘壮 [1 ]
李华兴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3] 东莞市华清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流-水平潜流; 复合垂直下行流; 净化效果; 河道污水;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5.048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是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相组合,充分发挥各类型湿地特长,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更有效的污水净化系统。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的河道污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了两套不同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第一、二级湿地单元的出水情况,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和一定的水力负荷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各指标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湿地对东莞运河污水COD、BOD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52%、69.21%和55.56%;复合垂直下行流湿地系统对TP的净化尤其突出,平均去除率达到72.62%,二级出水的质量浓度在0.10~0.60mg·L-1之间,对COD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74%和60.63%。两种复合系统的出水浓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由此可见,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湿地系统,且更具稳定性和耐冲击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88 / 16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清溪河富营养化现状及其防治方法 [J].
周扬 ;
王凡 ;
徐亚同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233-234+239
[2]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J].
钱嫦萍 ;
王东启 ;
陈振楼 ;
黄民生 ;
吴林林 .
水处理技术, 2009, 35 (04) :13-17
[3]   3种景观植物对城市河道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J].
周晓红 ;
王国祥 ;
冯冰冰 ;
葛绪广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1) :108-113
[4]   旁路生物稳定塘系统净化滇池入湖河道污水 [J].
黄亮 ;
唐涛 ;
黎道丰 ;
蔡庆华 .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19) :13-15
[5]   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 [J].
黄亮 ;
黎道丰 ;
蔡庆华 ;
唐涛 .
生态环境, 2008, (04) :1385-1389
[6]   絮凝沉淀和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J].
徐轶 ;
来永斌 ;
贾轶然 ;
孙晓怡 ;
李庆福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6) :106-109
[7]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J].
马巍 ;
李锦秀 ;
田向荣 ;
廖文根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 (01) :8-14
[8]   复合型人工湿地对抚仙湖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的去除 [J].
王云华 .
云南环境科学, 2006, (S2) :34-39
[9]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河道污水 [J].
邓辅唐 ;
孙珮石 ;
李强 ;
邓辅商 ;
吴广 ;
陈汝才 .
环境工程, 2006, (03) :90-92+6
[10]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 [J].
董晓丹 ;
周琪 ;
周晓东 .
地质与资源, 2004, (01)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