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沅江凹陷古近纪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被引:6
作者:
戴传瑞
[1
]
张廷山
[1
]
郑华平
[2
]
梁兴
[2
]
叶舟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洞庭湖盆地;
沅江凹陷;
古近纪;
层序;
地层;
沉积相;
勘探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洞庭湖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古新统桃源组及始新统沅江组、汉寿组及新河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首先可将古近纪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5个体系域,桃源组和沅江组构成层序I,汉寿组和新河口组构成层序Ⅱ。层序Ⅰ沉积于盆地断—坳期,与下伏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相沉积,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序Ⅱ形成于盆地坳陷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之后凹陷开始萎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层序Ⅰ中部的湖进体系域中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下部位置,并且集中在层序Ⅰ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和低水位体系域底部。凹陷深洼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及湖泊三角洲砂体储层,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172
+172-17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