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洞庭盆地及邻区晚中生—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被引:19
作者
姚运生
罗登贵
刘锁旺
邵占英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武汉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构造变形; 江汉洞庭盆地;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0.02.006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构造分析结果、震源机制解和现场应力测量资料 ,获得了江汉洞庭盆地及邻区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早第三纪末至中新世初、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和现今四个时段构造应力场主应力(σ1、σ2 和σ3)的优势分布。认为其运动学机制 ,可能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俯冲、汇聚和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联合作用所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 [J].
万天丰 .
地学前缘, 1995, (02) :226-235
[2]   长江三峡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类型的研究 [J].
高锡铭,王少江,殷志山,王威中,曾新平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02) :1-12
[3]   江汉洞庭盆地的非对称扩张与潜在地震危险性 [J].
刘锁旺,甘家思,李蓉川,韩晓光,申重阳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02) :56-66
[4]   雪峰山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探 [J].
陈海泓 ;
孙枢 ;
李继亮 ;
王清晨 ;
彭海波 ;
徐树桐 ;
许靖华 .
地质科学, 1993, (03) :201-210
[5]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J].
丁旭初 ;
张文涛 .
地震学报, 1988, (01) :25-38+113
[6]   湖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初析 [J].
李蓉川 ;
韩晓光 .
西北地震学报, 1984, (03) :92-98
[7]   长江三峡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J].
刘锁旺 ;
甘家思 ;
薛宏交 .
地震地质, 1983, (01) :29-41
[8]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地壳稳定性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袁登维等著, 1996
[9]  
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 地质出版社 ,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 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