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36
作者
王东方 [1 ,2 ]
董千里 [1 ]
陈艳 [1 ]
孙茂鹏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武夷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中欧班列; 改进的熵权法; 修正的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32.4 [铁路联运];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中欧班列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分析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结构有助于中欧班列的健康发展。通过改进的熵权法测算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了节点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强度,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研究结果显示: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密度较小,城市间物流影响较小;节点城市中,苏州、重庆、北京、南京和武汉5个城市网络中心性指数最高,对其他节点城市影响较大,其他节点城市间的物流联系主要通过这几个城市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中欧班列发展初期,建议选择北京、重庆、苏州和兰州作为中转集货枢纽开展重新编组作业,当货量足以支撑更多城市开行直达班列时,建议选择北京、重庆、苏州、南京、长沙、沈阳和兰州作为枢纽节点建设中欧班列国别班列重新编组中心。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中转港战略优势、条件及实现途径 [J].
董千里 .
中国流通经济, 2017, 31 (02) :46-54
[2]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欧班列平台化运营的探讨 [J].
朱学成 .
铁道货运, 2016, 34 (11) :14-17
[3]   基于国际中转枢纽港战略理论的中欧班列集成运作研究 [J].
董千里 ;
杨磊 ;
常向华 .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 (22) :230-236
[4]   港口城市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基于“甬新欧”班列的个案研究 [J].
贺丹 ;
李文超 .
中国流通经济, 2016, 30 (10) :105-111
[5]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研究 [J].
赵林 ;
张宇硕 ;
焦新颖 ;
吴迪 ;
吴殿廷 .
地理科学, 2016, 36 (10) :1495-1504
[6]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J].
齐胜达 ;
雷军 ;
段祖亮 ;
英成龙 .
干旱区地理, 2016, 39 (01) :207-215
[7]   国家三大战略与物流业发展机遇 [J].
汪鸣 .
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9 (07) :5-9
[8]   基于引力模型的内陆型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金衢丽地区为例 [J].
朱慧 ;
周根贵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1) :43-49
[9]   长江沿岸地区物流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J].
程艳 ;
周燕萍 ;
徐长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11) :1412-1418
[10]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分析 [J].
汤放华 ;
汤慧 ;
孙倩 ;
汤迪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357-1366